時事觀點
全球醫療照護產業發展趨勢
2023-09-01

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 醫療照護產業負責人 林彥良資深執行副總經理

雲端運算、資料分析、人工智慧、機器學習及區塊鏈等新興技術,以及物聯網感測器、穿戴式裝置與可吞式醫療器材等遠距醫療照護設備正持續地提供關於人體健康與環境的即時資料,以上這些技術與裝置重新定義了醫療照護與醫療服務的未來。醫療照護產業處於形塑未來的重要轉捩點,COVID-19疫情改變了全球醫療照護產業環境與發展,不只改變生活和就醫模式,也推進遠距醫療照護、加速產業引進新興科技與不斷創新醫療照護服務模式。

醫療照護科技創投金額呈爆發性成長

越來越多創投業者、私募股權公司與醫療照護組織都投資在醫療照護新興科技上。根據Deloitte針對Rock Health Digital Health Funding資料庫進行的分析結果顯示,醫療照護科技(Health Tech)創投金額近年快速成長,投資額從2019年的74億美元,至2021年已成長將近4倍達291億美元(圖1)。

資料來源:Deloitte針對Rock Health Digital Health Funding資料庫進行的分析結果

居家住院(Hospital-at-home)試行現在進行式

隨著新興科技的發展與應用,替醫療照護服務帶來了更大的靈活性,患者與醫療照護服務提供者可以選擇結合實體與居家醫療照護的混合服務模式,從而使醫療照護服務提供者能更有效地使用臨床醫師人力。其中,居家住院(Hospital-at-Home, HaH)為降低高額的住院費用,並可回應某些病人希望在家接受治療的期待隨之產生的醫療照護模式,此模式在日本、西班牙、美國、法國、澳大利亞、英國等國家已有多年的評估、探討與試行。

居家住院服務讓有需要住院治療的患者能在家中接受治療,或是提供術後居家康復服務,以降低本來須負擔的長期住院成本,醫師透過數位科技、穿戴式裝置與患者互動並監控病情,而專業護理人員則視情況決定是否親自訪視。居家住院是居家照護的延伸,以患者為中心,在去中心化的概念下,給予患者更多的彈性與選擇權。更重要的是,需要醫院、醫師、藥局與保險公司等單位共同合作來實踐(圖2)。

圖2 居家住院為居家照護的延伸

遠距心理健康照護服務蓬勃發展

在疫情期間,遠距醫療照護因其便利性與彈性,而持續受到醫師與患者的歡迎,其中應用在心理健康上的服務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多行動裝置使用者開始有此需求。應用程式有助於管理焦慮或憂鬱傾向等心理健康狀況,並可與傳統療程並行,不僅提供向心理健康專家求助的管道(即時對話、視訊或電話),也可藉由鼓勵行為改變(如練習正念與冥想)協助提升使用者的整體心理健康狀況。統計至2021年7月,心理健康應用程式多達20,000種[1],許多心理健康應用程式開發人員正在與如Snapchat與Bumble等其他線上服務與應用程式合作以擴大其觸及率。過去全球心理健康應用程式的花費從2019年前10個月的2.03億美元成長至2020年同期的2.69億美元,成長率高達32%,Deloitte預測,未來此項花費將繼續以每年約20%的速度成長(圖3)。

註:2021年與2022年花費為預估值;資料來源:SensorTower, Mobile Wellness Market Trends 2021.

圖3 2019~2022年全球在心理健康與福祉相關行動應用程式上的花費

疫後消費者願意持續用遠距或混合型模式進行慢性病和新症狀檢查

即使世界上有許多地方已解除針對疫情制定的封鎖與其他限制,但遠距醫療照護(Telehealth)的使用率仍高於疫情前的程度。Kaiser Permanente調查發現有15%的美國會員在疫情前使用了虛擬顧問,而這個數字在疫情爆發期間來到80%的高峰,現在則約為35%。而歐洲議會(The European Parliament)最近宣布了EU4Health計畫,鼓勵共享電子病歷紀錄、電子處方與遠距醫療照護[2]。許多國家的患者對於自行選擇與管理治療方式變得更加自在,且由於疫情帶動家用COVID-19檢測試劑的廣泛使用,讓更多人願意接受不同類型的自我檢測。

根據Deloitte於2022年第一季調查2005名美國消費者之結果,有將近一半的消費者表示曾在2021年至少使用過一次遠距醫療照護服務,其中採用遠距的主要原因為避免感染COVID-19,其次則因為能自由選擇看診時間之方便性。此調查結果亦顯示,即使在疫情過後大部分的消費者也打算繼續使用遠距醫療照護服務,但願意使用的比例根據所需的服務類型有所不同:在慢性病和新症狀與問題檢查中,10個人中有超過4人表示他們更願意使用遠距或混合模式;對於緊急問題和定期檢查,則是10個人中有7人仍偏好大部分或完全實體的診療方式(圖4)。

註:受訪者為於過去一年內至少使用過一次遠距醫療照護看診服務者(作為患者或陪病者);資料來源:2022 Connectivity and Mobile Trends, 3rd edition.

圖4 疫後消費者偏好之診療方式

醫療照護組織加速採用雲端技術

醫療照護組織的高階管理者們正面臨著緊迫且嚴峻的財務、監管和市場挑戰,這些挑戰迫使醫療照護組織的高階管理者們需要制定新策略,以應對不斷變化且將在短短幾年內看起來完全不同的醫療照護市場。面對COVID-19疫情等一系列的重大事件使得醫療照護組織的業務優先考量順序改變並增加上雲的緊迫性,而COVID-19大流行造成醫療支出的增加、網路安全風險和消費者需求改變等因素,加上雲端技術本身既有特色,將持續加速推動醫療照護組織上雲的發展。根據Accenture Digital Health Technology Vision 2021報告針對近400家醫療照護機構主管的調查結果指出,高達三分之二的受訪者希望在一年內將其IT基礎架構遷移至雲端,且有96%的人希望在三年內達成此目標,期許能藉此加快各方的資訊串聯與流通,提升醫療效率與準確度,減少患者重複檢測的時間,形塑醫療生態圈。

結語

疫情衝擊現有醫療照護體系,突顯既有照護能量不足且缺乏韌性,加上老年人口與慢性病患者持續上升,促使醫療照護產業和消費者適應遠距/混合醫療照護服務模式。醫療照護產業處於形塑未來的關鍵轉捩點,台灣近年科技業大舉進軍醫療照護產業,「BIO + ICT」被視為台灣下一步的發展機會,不管生技醫療業或科技業、產官學研皆期望合力加速推動相關發展。

面對遠距醫療照護和上雲趨勢,台灣衛生福利部(簡稱衛福部)於2020年12月29日正式將遠距醫療納入健保給付範圍,並在2022年擴增遠距會診科別和拓展遠距醫療場域,以及持續研擬修正《通訊診察治療辦法》以擴大適用情境、新增醫療項目、放寬開立處方等,期望加速台灣遠距醫療照護的進展。衛福部亦在2022年7月修正新增《醫療機構電子病歷製作及管理辦法》4條條文,開放醫療院所委外建置電子病歷資訊系統,並可以使用雲端服務來處理電子病歷資料,同時建置電子病歷交換平台,全面推動無紙化。此外,衛福部中央健康保險署研議推動「在宅住院」計畫,並規劃納入健保給付,最快預計於2024年試辦。

台灣醫療照護技術具國際水準,且政府持續規畫推動政策/法規期望帶動未來醫療照護產業的發展,然而仍有如整合醫療數據規格與國際標準接軌、加強醫療照護韌性等挑戰需克服。醫療照護相關組織與業者應把握此波轉型浪潮,強化韌性、邁向永續發展。

(本文章出自勤業眾信《2023 醫療照護產業展望》報告,更多內容可至勤業眾信官網https://www2.deloitte.com/tw/生技醫療產業專區查詢)

[1] Robert Pearl and Brian Wayling, “The Telehealth Era Is Just Beginning,” 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22).

[2] Rebecca A. Clay, “Mental health apps are gaining traction,”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52, no. 1 (2021).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圖檔及文字檔),著作權皆屬本會所有(除另有註明者,或本會網站連結至外部之網站除外),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完整資訊>
© 2024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dustry (IBMI)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115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508號9樓 電話:(02)2655-8168 傳真:(02)2655-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