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訊息
IBMI
  生技新視野-生物學名藥 風險、產值高

【工商時報】2009/9/23 

最近美國國會參眾兩院各自在其小組委員會上通過了生物學名藥(Biosimilars,Follow-on Biologics,或Biogenerics)的立法草案。兩院的草案雖不盡相同,但考量蛋白質新藥極高的開發成本,都提議給予原始開發公司12年的獨占期(data exclusivity)。

換句話說,新藥一旦上市,即使沒有專利保護,也幾可獨占市場多年而不受競爭的壓力。雖然立法之途多變,白宮及很多民間團體如全美老人退休會和學名藥公司都有異議,但看來在一年以內定案的機會相當高。

生物蛋白質學名藥為什麼如此受重視?它和傳統的小分子化學合成的學名藥又有什麼不同,而能成為大藥廠如Novartis和Merck相繼大力投入的兵家必爭之地?首先,我們要瞭解的是小分子藥的市場與競爭都已成熟且趨飽和。估計未來10年,每年僅成長約3%。而蛋白質藥是新興科技,2、30年來蓬勃發展,解決了一些治療疾病上以前未能達到的需求,其未來10年的平均成長估計將維持在10%以上,超過小分子藥數倍。但一些早期的蛋白質藥如治療糖尿病的胰島素、治貧血的Epogen、治癌或病毒感染的干擾素,及生長賀爾蒙等的專利要不是早已過期也即將到期。但苦於美國沒有生物學名藥的審查上市機制,數百億美元的市場仍被原藥發展公司占有。但有鑑於生物學名藥在歐盟已立法數年,迄今已有超過十種藥物取得核准上市,及美、加、日、印、中等國紛紛積極制訂相關立法。此門在不久的將來終必大開,對於藥價、市場占有率、政府醫療給付及藥廠之間的競爭與結盟都會有極大的影響。

但蛋白質藥和小分子藥有一個根本上的差異:小分子藥可以在實驗室合成一模一樣的分子式和結構。學名藥廠僅須再在人體上和原藥做一個簡單的生物等效性試驗,只要藥物吸收和血液中濃度等動力學參數相似,就可申請上市,花費僅一、兩百萬美元。因為複製容易,一旦小分子藥大量上市後,原藥價可大幅下降80%,利潤有限。

可是蛋白質藥就沒有那麼簡單。在發酵反應器中由細胞生產出來的蛋白質學名藥,由於蛋白質本身的三度空間結構,不可能和原藥百分之百相同,充其量只能做到「相似」。極小的差異也可影響在人體裡的活性和與細胞受體的結合,進而影響藥效,甚至免疫系統的反應。

也因此,目前在歐盟已核准上市或仍在開發的蛋白質學名藥都還是需經過相當繁複的動物及人體臨床試驗,花費也在數千萬美元之譜,還不能保證一定成功。

另外,蛋白質藥的生產在建廠成本及操作上都遠高於小分子藥。由於以上種種考量,加入蛋白質學名藥競爭的藥廠得有相當實力。一般的小公司是玩不起的。蛋白質藥的市價也不太會因學名藥的加入而下降太多,頂多折扣二、三成。

總結而言,生物科技產業裡蛋白質新藥和其學名藥都是高產值、高風險,但長期獲利可觀的投資。國內每年在大學及研究所培養出這麼多的生技人才,政府在扶持生技產業上,筆者認為生物學名藥也是一個值得發展的領域。 (中裕新藥執行長張念原)

【 原文網址 https://n.yam.com/chinatimes/computer/200909/20090921709063.html 】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圖檔及文字檔),著作權皆屬本會所有(除另有註明者,或本會網站連結至外部之網站除外),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完整資訊>
© 2024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dustry (IBMI)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115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508號9樓 電話:(02)2655-8168 傳真:(02)2655-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