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訊息
IBMI
  練兵有成 MIT藥品出頭天 本土藥廠買下國際藥廠的台灣廠,間接拿下代工訂單,投入新藥研發,積極拓展海外市場

[工商時報 記者/杜蕙蓉] 2010/11/15 

「MADE IN TAIWAN」建立形象,生醫業接單水漲船高,繼原料藥廠成為大贏家後,製藥業亦因近10年紛紛買下國際醫藥集團的台灣廠商,練就一身好功夫,陸續接獲代工訂單,亦藉由的符合國際規格藥廠,投入新藥研發,並積極拓展海外市場。

杏輝董事長李志文和健亞總經理陳正都認為,政府應重視本土藥廠的實力,努力扶持,鼓勵醫院和民眾接受國內藥廠生產的藥品。

陳正表示,台灣人喜歡歐美貨,1,100億元健保藥市場,有700億的市場是進口貨,本土藥廠比例則一直在縮水中,鄰近國家的中國、韓國和日本就不同,在標榜國貨下,韓國前十大藥廠中,有8家是韓資廠。其實,隨著技術的引進和長期建立的形象優勢,MADE IN TAIWAN目前在中國很夯。

就初步統計,本土藥廠近年除了積極興建符合國際規格的藥廠外,近十年來,在國際藥廠紛紛撤退台灣市場下,包括健亞、聯亞、健喬、中化和東洋等,也都積極買下國際藥廠留下的台灣廠,而以生產原料藥中間體的旭富,原本是瑞士SIEGFRIED集團於1987年在台灣投資成立。瑞士SIEGFRIED集團是瑞士股票上市公司,具備藥品發展各階段所需專業技術,基於集團業務簡化,乃於2001年4月釋出80%股權給三商行集團,使三商行集團成為旭富最大的股東。

據了解,由於本土藥廠買下國際藥廠的台灣廠,都是以「留廠、留人、留技術」下,厚植實力,也間接接獲代工訂單,最早1997年以3億買必治妥GMP工廠的健亞,當時必治妥台灣廠的營收不到4千萬元,而健亞採取經銷合約與收購合約綁在一起的策略,不僅推波業績成長,也為此陸續接獲羅氏、亞培、三共等代工訂單。

不過,李志文認為,政府長期在醫藥發照上,是採取產、照分離,這讓國際藥廠可以擁有執照權,卻不一定要在台灣生產,使國內的製藥技術多走了很多年,甚至在健保價格的訂定上,本土藥廠還是不如外國貨。

李志文表示,國內製藥業除了因為接收國際大藥廠的台灣廠外,有的則是透過與外資藥廠的技術合作練功,有的則是土法煉鋼成就自己的實力。譬如營運主軸不走醫院診所市場的杏輝,目前的產品是鎖定保健食品和代工市場。

李志文說,杏輝因很早就投入CGMP廠的建置,因此,陸續接獲嬌生集團藥廠揚生公司,代為生產雷婷A、仁山利舒等,另外,也有大日本製藥武田、大東、滕澤、鹽野義等,目前代工比例已佔整體營收28%,儘管杏輝受健保價的影響並不大,但李志文還是呼籲政府要多關注本土藥廠。

李志文認為,台灣的藥廠已經有能力照顧百姓健康,國內不少藥廠的產品,甚至可以出口到日本及歐美國家,照顧當地百姓健康,因此,政府應該大力推廣MIT藥品,不僅讓國人放心使用,也能進軍國際市場。

 

 

[資料來源:WiseEnterprise]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圖檔及文字檔),著作權皆屬本會所有(除另有註明者,或本會網站連結至外部之網站除外),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完整資訊>
© 2024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dustry (IBMI)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115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508號9樓 電話:(02)2655-8168 傳真:(02)2655-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