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訊息
IBMI
  <中國新聞>新降價令砍去100億 陸藥企出血不止

[南方都市報 ] 2011/03/31

 

國家發改委第27輪降價令本周一(3月28日)正式實施,再降162種藥品價格,平均降幅21%。涉及中外相關製造企業,一百多個藥品的數千個品規的化學藥品悉數降價,國家政策一紙一出,為國內醫藥消費者減負100億元。

專業分析師昨日告訴南都,這僅僅是國家整個醫改幾千億計劃盤子里極小一部分,“企業不斷的讓利出血,有利於整合醫藥行業發展散亂和高暴利的格局。”利潤空間被打壓,整個醫藥產業鏈正在緊鑼密鼓地再次進行利潤財務分配,南都在零售終端發現,並沒有大規模地因為3月28日的一刀切降價,零售藥店產生斷貨跡象。零售商認為,降價不影響銷售,即使某些藥品暫時缺貨,也是供貨商和零售商調整合同的短暫行為。在醫院,調價藥品也按新價格出現。

降價令:企業“不滿”中的應對 事實上,在去年12月國家發佈第26輪降價政策中涉及輝瑞、葛蘭素史克、阿斯利康、雅培、拜耳等近30家外資藥企的超50個單獨定價品種。之前藥企不斷通過媒體和政府公關,呼籲“優質優價”,但最終不了了之。

第27輪降價,與上次間隔了100多天的時間,發改委手起刀落,降低部分主要用于治療感染和心血管疾病的抗生素和循環系統類藥品162個品種近1300個劑型規格,調整後的價格比現行規定價格平均降低21%。阿莫西林、頭孢拉定、羅紅黴素、尼卡地同等中外制藥公司的品種均在名單之中。

媒體報道,3月4日,醫藥界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座談會上,面對來自國務院醫改辦、發改委、衛生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商務部、藥監局等藥品管理相關部門的代表。幾乎所有的藥企代表都在抱怨藥價太低。有企業甚至表示,如果招標再壓低價格,藥品的質量和安全性就要受到影響。

就在發改委發佈降價消息後,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協會(RDPAC)很快回應:降價不是降低醫療衛生費用的唯一手段,建議下一步價格調整應採取分批、分階段逐步調整價格的措施。

廣東最大的藥企廣藥集團在第27輪降價令之前,做了相應的準備。廣藥集團總經理李楚源前日對記者說,在和發改委的溝通中得到了對企業來說的好消息。他說,國家也預備了漲價之後擔心企業不生產降價藥的預案,相關部門極有可能再進行一次調查,結果有可能有升有降。

據廣藥透露,他們不會因為價格降低而降低產品質量。他們的原料儲備以及生產工藝等方面的變革,可能彌補降價帶來利潤降低的負面影響。據悉,白雲山制藥總廠有33個品規的產品大幅降價,幅度在11%至69%。化學藥可能受到的影響較大。

在廣藥前日舉行的兩個上市公司的業績發佈會上,白雲山制藥股份總經理王文楚也對投資者表示,面對降價,白雲山制藥將依舊堅持產品質量第一的原則。

去年來已有70余種藥品斷供國家發改委價格司醫藥價格處處長宋大才透露,對部分經過多次招標、價格穩定、供應充足的基本藥物品種,國家發改委將會研究制定國家統一價格,從而避免企業惡性競爭可能帶來的質量風險,“今年肯定會選出一批基本藥物由國家統一調整價格。”分析者說,對企業產生影響而惠利新醫改的新令相信依然會陸續出台。

但降價影響一直是一些弱小企業擔憂的多米諾骨牌的第一張。某業內人士對南都說,事實上,如果一些配套政策不出台、不調整,不僅小企業,甚至一些幾乎囊括所有降價品類的大企業的利潤也可能全軍覆沒。

據瞭解,藥品零售價下降後,銷售環節自然會把降價的壓力轉接到流通環節,而最終受到衝擊的往往就是生產企業。目前中國藥品生產企業的現狀是,很多中小型的企業都在生產仿製藥,大多功能類似,本身利潤空間不大。

國家部門也對新價格執行不力或在新醫改配套中“行動不力”的企業進行懲罰。據瞭解,寧夏嚴懲了50余家基藥生產企業。由於對部分中標後不供貨或者不正常供貨的相關企業給予取消不供貨藥品的中標資格、在下一次招標中扣除企業信譽分值,或禁止其兩年內參加寧夏藥品招標採購活動等處理。

據瞭解,自從2010年9月以來,在原材料漲價等因素影響下,一些企業停止中標藥品的供應,其中包括板藍根顆粒、六味地黃丸、銀翹解毒丸、藿香正氣水、舒肝健胃丸等70余種藥品。


[資料來源:WiseEnterprise]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圖檔及文字檔),著作權皆屬本會所有(除另有註明者,或本會網站連結至外部之網站除外),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完整資訊>
© 2024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dustry (IBMI)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115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508號9樓 電話:(02)2655-8168 傳真:(02)2655-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