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訊息
IBMI
  <中國新聞>民營醫院渴望“政策再鬆綁”

[信息時報  記者 李莉 ] 2011/05/17

4月29日,“2010年衛生事業發展統計公報”出爐,民營醫院首次被納入統計範圍,體現其“身份”再次被明確。種種跡象也表明,2009年正式頒佈的“新醫改方案”正積極引導社會資金以多種方式參與辦醫。但報告顯示,我國公立醫院(13850間)和民營醫院(7068間)雖然在數量上相差不到一半,但診療人次卻相距甚遠,公立醫院以18.7億人次占比91.7%,民營醫院則只有1.7億人次,僅占8.3%;在病床使用率方面,公立醫院達90%,民營醫院僅59%。多家民營醫院負責人也紛紛表示,醫改對民營醫院的有利政策仍有待完善,社會辦醫渴望“再鬆綁”。

  贊

  再次明確身份新醫改推動初見成效

新醫改再一次明確了民營醫院的“身份”:2010年年底,國務院辦公廳發佈了《關於進一步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意見的通知》。這一新政的出台,鼓勵社會資金進入醫療市場,引發了各界對新醫改時代社會資本潮湧的想象。

近日,中國平安方面確認:已與深圳市龍崗區政府簽署協議,共同合作建立龍崗區中醫院項目。有消息稱:按照雙方協商意願,龍崗區中醫院將由中國平安出資籌建及運營管理,但為確保醫院具有一定的公益性,資金缺口由醫院的高端醫療服務收益來補充,而非政府給予補貼。另外不少經營不善的公立醫院也成功引入社會資金轉型成為民營醫院。

“民營和外資醫院體制相對靈活。公立醫院引進民資、外資參股形式後,將從體制上極大地動搖‘大鍋飯’思想,引發工資制度、人事制度、配套設施服務等方面的改革,迫使公立醫院在提高效率和效益方面下工夫,在提升醫療質量和服務態度等方面改進提高。”國內第一家公立轉民營醫院的董事長張世平說。

  彈

  醫保定點成坎民營醫院夾縫中求發展

但完成轉制,只是第一步。接下來的實際運營中,不少投資人發現,民營醫院普遍遇到的問題——政策上尚未放寬將民營醫院納入醫保定點和公費醫療、“人才”問題帶來的不平等,以及科研項目無法得到經費資助等等成為了亟待解決的問題。

對於大多數的民營醫院來說,醫保是發展當中的一道坎,是否成為醫保定點決定了醫院能否吸引享受醫保的人員。據悉,轉型後張世平所在的民生醫院被取消了醫保定點和公費醫療的資格。據張世平介紹,民生醫院現在正在向廣州市越秀區社保局和公醫辦進行申請,但是“過程難度相當大”。

廣州益壽醫院院長胡忠斌憂慮地對記者表示,新醫改後農村醫療發展迅猛,這讓他感到壓力陡然間增大了許多。“我們醫院的‘新農合’還在申請中,但附近區域的打工者農民居多,因此一些花費比較大的醫療項目,他們都會選擇回到有新農合報銷的地點治療。”這位院長談到的情況實際上是衆多營利性醫療機構管理者面臨問題的一個縮影。

“政策上,不少民營醫院都被排除在醫保定點單位之外,而申請定點所花費的時間最少也要一年半載,讓人明顯感覺待遇不公。”廣州現代醫院院長王懷忠說。記者瞭解到,該院創建于2005年,到去年才算上醫保定點醫院的名單,將近6年的時間才邁進醫保大門,個中酸楚自不待言。

“民營醫院下一步最期待的是‘包容性’,也就是政府起主導作用,真真正正地在政策上給社會辦醫鬆綁。”多位院長均表示。

  “點頭權”在醫院

  “多點執業”實施遭遇尷尬

我國各個醫療機構的醫療水平不平衡現象極為嚴重,大型三甲醫院聚集了大量優秀的醫療人才。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大醫院人滿為患、小醫院門可羅雀的現狀。因此,2010年作為“新醫改”的重要工作部署《廣東省衛生廳關於醫師多點執業的試行管理辦法》2010年試行允許醫生多點執業。

雖然“多點執業”初期一直呼聲很高,但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具體實施階段該政策也遭遇尷尬。“多點執業,確實是一個創造性的想法,但實施起來卻困難重重。”胡忠斌表示,“我們曾對醫師多點執業的政策寄予厚望:希望通過醫生多點執業,提高醫院的醫療品質,但多點執業‘必須先得到本醫院書面同意’這條規定導致我們聯繫的醫生都回絕了我們的邀請。”

“對於醫生這種行業的核心資源,目前的多點執業政策的真正‘主導’,根本就不是醫生,而是手握‘點頭權’的醫院,哪有醫生會向領導提出想兼職呢?又有哪一家醫院的院長,會簽字同意自己醫院的醫生下班後到競爭對手那裡行醫呢?”廣州現代醫院院長王懷忠無奈地說。

  專家指路

  民營醫院未來有三條路子

未來民營醫院應該如何“避重就輕”,朝著什麼方向發展呢?曾在公立醫院任管理層23年、管理民營醫院超過10年的原廣州長安醫院院長、廣東博愛醫療投資集團的副總經理莊祖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他建議未來民營醫院會朝以下三個方向發展:一、規模性醫院;二、高技術的專科醫院;三、工業區範圍內的平價醫院。與公立醫院相比,民營醫療機構的競爭劣勢是明顯的,因此我們應該走對‘路子’。”

莊祖才與衛生部的思路不謀而合,據媒體透露,未來幾年,衛生部將以社會需求為導向,重點扶持兩類民營醫療機構,一類是服務外來流動人口、滿足普通居民就醫需求的社區診所、門診,與政府辦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形成互補;另一類則是檔次高、規模大、市場競爭力強的特色專科醫療機構,與政府辦的公立醫院形成互補。

[資料來源:WiseEnterprise]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圖檔及文字檔),著作權皆屬本會所有(除另有註明者,或本會網站連結至外部之網站除外),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完整資訊>
© 2024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dustry (IBMI)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115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508號9樓 電話:(02)2655-8168 傳真:(02)2655-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