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訊息
IBMI
  <中國新聞>藥品招標雙刃劍 大型藥企在價低者得的招標模式下出局

[第一財經新聞 記者 趙奕 ] 2011/05/17

上周,在湖北舉行的一款糜蛋白酶的經典老藥競標中,上海第一生化藥業公司(下稱“一生化”)報出了2.93元的低價,其對手雙鶴藥業報出了2.94元,長春天誠報價3.3元。而這款藥的市場零售價是3.8元。

據參與招標的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上述價格已經接近企業的成本價,不過,現在必須硬著頭皮把價格降下來,以滿足專家組的心理預期。

目前,已經有若干省份開始執行“安徽模式”進行基本藥物招標,大型醫藥集團並未因為其“資質”而搶得先機,相反,已經呈現“節節敗退”的情況。

資質優良藥企的出局,可能會降低藥物的品質,產生“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這在一定程度上會抵消藥物降價帶來的益處。

價格低到“不可思議”  所謂“安徽模式”即“雙信封”制,按照該模式,企業投遞第一信封,為“技術標”,招標方根據企業的規模、信譽、資質來打分;第二信封,為“商務標”,通過技術標入圍的企業,再各自報上價格,兩輪報價同時進行。而在實際的藥品採購中,“質量優先、價格合理”的原則難以體現,基本藥物大多實施低價者中標的制度。

在這一招標模式下,全國大型制藥集團的產品中標率集體下挫。

從市場瞭解情況來看,大部分規模醫藥公司的中標率從原先的90%降到了5%。即原先投標100個品種,90種中標,變為現在的5種中標。

以某大型醫藥公司為例,該公司在安徽投標127種,中標7種;在山東投標相同品種,也只中標7種。“很多產品的價格已經低到不可思議的程度。”相關企業的高管表示。

以某省的普通輸液價格為例,中標價僅為0.77元。“你到超市裡面隨便選一瓶250毫升的液體,只要是液體,不管是水、醬油還是醋,都不可能賣到這個價格,那你還敢往身體里打嗎?”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會長于明德表示。

"價低者得”的情況,導致了很多企業為了爭取某個省的市場份額,而出現成本與售價倒掛的情況。而不願倒掛的企業,只能出局。

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表示:“據我們瞭解,很多‘中標’企業,一時報出的低價,後來自己也生產不出來,結果導致中標後,也不履行,很多商品就此斷貨。”  事實上,低價藥斷貨的情況,從去年年底就在國內不少省份出現。一些常見的品種,如板藍根顆粒,中標價僅0.11元/袋。包括全國最大的板藍根生產廠家白雲山(000522.SZ)等生產品牌板藍根顆粒的廠家,均長期處於虧損狀態。

1分錢壓倒一個大企業  衆多大型藥企折戟藥品招標,導致了很多藥品從市場上徹底消失。

從另一個角度看,在“安徽模式”下,醫藥系統已經出現了兩種極端情況,一方面基層醫生因為藥價太便宜,不願“開”基本藥物;另一方面,由於中標價格過低,基本藥物也很難找到供應企業。

此前,國家發改委就經典老藥在市場消失的話題,組織行業內的關鍵企業開會商討對策。記者瞭解到,由上海信誼藥廠有限公司(下稱“信誼”)生產的一款名為“乙酰唑胺”藥品已經斷貨,主治青光眼。其價格從12元一度被發改委調整至17元,調價讓生產該藥品的信誼看到了恢複生產的希望。

“我們原先的原料從北京雙鶴採購,可是雙鶴由於成本的關係不再生產原料,我們決定從國外進口。”信誼核算發現原料進口後,該藥製造成本為20元。

不過很快,隨著發改委將該藥的價格從17元又調回12元,正在進行的進口原料藥註冊申請,也隨即中止。

自基本醫藥目錄制度實施以來,僅信誼旗下就有十多種老藥退出市場,停止生產。事實上,經典藥品的缺失,讓這一市場拱手讓給外資跨國企業,其產品價格平均為國內價格的5倍∼10倍。

“現在包括山東、四川、黑龍江等省的招標文件中,都明確表明,招標價格將參照之前招標的省份來制定,要比前面低,這種‘越招越低’的情況讓企業難以為繼。”于明德表示。

以復方丹參片為例,某省60片裝的中標價格為0.95元,而“藥材網”上根據國家藥典公佈的原料藥採購價格就為2.95元,這還未計算人工、房租、水電、稅收。這讓經典老藥的市場前景十分暗淡。

于明德指著中國地圖對記者表示,從北向南數,中國市場數得著的大型醫藥集團,幾乎都在“安徽模式”下栽了跟頭,包括哈藥、東北制藥、石藥、華北制藥、北藥、新華制藥、上藥、康恩貝、廣藥等。“商務標,往往1分錢壓倒一個大企業。”于明德表示。

 

藥品安全監管隱患

去年,為規範藥品的招標採購,衛生部64號文、國務院辦公廳發佈的規範基本藥物省級集中(招標)採購的56號文,提出了“雙信封和帶量招標”的創新模式。

一位醫藥企業高管表示,新的招標模式呈現出了一些問題:首先即是地方保護主義傾向嚴重,一些地方“歧視性”的招標規則加重了省外投標企業的負擔;  其次,中標價格差異過大,原研、首仿、單獨定價以及地方保護主義政策引起的中標價格差距達到幾倍甚至更多,造成了不公平的競爭環境。

同時,“質量優先、價格合理”的原則難以體現,基本藥物唯低價中標,使一些質量保證體系完善、質量內控標準較高的制藥企業常常很難中標,不可避免地給藥品安全監管帶來隱患。

“國家對於品牌藥企,應該有差異化的定價政策,現在僅按照原研、首仿和仿製來劃分,過於籠統。”信誼的一位高管對本報表示。

競標如此激烈,也與我國制藥行業目前的低水平重複建設有關。根據我國化學制藥工業協會的統計,2009年制藥工業銷售額前十強企業占醫藥工業總產值的比重僅為14%,百強企業為42.2%。國家基本藥物目錄中個別品種有50多家企業可以生產。

從招標政策實施的效果來看,大型制藥企業並未因競爭的加劇而變得更為強大,事實上,隨著在各地招標採購中的“失利”,大型制藥企業正在經歷陣痛。

一位化學工業制藥協會官員表示,僅在項目層面的管控尚顯不夠,“如何細化大企業扶優做強的政策,如提高行業准入門檻,明確行業發展指導目錄,對於大企業審評註冊給予優先,對於招標、醫保、定價等給予傾斜,同時提高GMP標準,鼓勵優勢企業提高藥品標準等。”  去年11月,工信部、衛生部、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共同制定的《關於加快醫藥行業結構調整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基本藥物銷量前20位企業所占市場份額應達到80%以上,“美國實現這個目標用了80年,我覺得中國實現這個目標,起碼要用20年。”一位多年從事醫藥行業人士表示。

 

[資料來源:WiseEnterprise]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圖檔及文字檔),著作權皆屬本會所有(除另有註明者,或本會網站連結至外部之網站除外),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完整資訊>
© 2024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dustry (IBMI)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115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508號9樓 電話:(02)2655-8168 傳真:(02)2655-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