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訊息
IBMI
  台灣生技業優勢 恐剩3年 專家建議透過技術、網路虛擬化等管道發展生技

[工商時報 記者 杜蕙蓉] 2011/07/20

2011年「BBA亞洲生技商機高峰論壇」昨(19)為生技展打前鋒,針對台灣生技業發展的利基,VIVO創投合夥人孔繁建憂心,只剩下2∼3年機會了,國內產官學界應加把勁;而大會榮譽主席李鍾熙則催促要趕搭末班車。

已經舉行10屆的生技高峰論壇,這次以「NEW ASIAN PARADIGM」(新亞洲大躍進 打造生技商機)為主題,邀請被譽為生技業「巴菲特」的STEVEN BURRILL、華人創投第一把交椅的孔繁建來台為生技業把脈,也與東洋董事長林榮錦、太景生技董事長許明珠等人有精彩對談。

BURRILL表示,台灣的優勢很短暫,可能只剩下3∼5年的機會,因為要到中國市場不一定要先到台灣,因此台灣生技業應透過技術、文化優勢及網路虛擬化等多重管道切入市場。

BURRILL認為,政府是合作夥伴,是制定醫療制度、健保制度等政策的角色,也是供應者,是健康照護的支持者,應提供獎勵把創新作法帶入市場,從以成本為導向發展到以價值為導向,也要思考願意花多少錢去買這些價值。

許明珠表示,專利保護是政府可扮演的重要角色,政府應協助廠商了解法規,知道台灣產品通過臨床後,如何在中國上市。

孔繁建表示,政府在龐大的市場和資金豐厚的優勢下,加上不斷到海外引進新技術,如果台灣再不拿出有利產業快速發展的模式,那麼台灣生技業的利基只剩下2∼3年的機會。

林榮錦表示,台灣在生技產業的成功經驗不多,很多時候在等政府的決定,因此如果想發展生技產業,必須在法規、產業政策上平衡。雖然台灣在創新、品質有優勢,但大陸政府效率、私人創業家精神勝過台灣,加上有龐大市場和資金做後盾,配合大陸的政策也對本土企業有利,因此台廠不應該將所有的餅都壓在大陸市場,企業應以全球市場為考量。

李鍾熙認為,現在已面臨搭上生技產業末班車的關鍵時刻,政府應該盡速搭建適合台灣生技發展的平台,以金字塔模式的醫療市場來看,最底層的是由政府照顧,而中、高階則有政府的助力,但民眾自費的比例也隨階層而有不同,以台灣的技術是有機會搶攻金字塔的中、高階級領域。

在產品的發展上,BURRILL相中有品牌利基的原料藥,李鍾熙覺得醫療器材有空間,而林榮錦則認為應該要發展新劑型,未來則要投入生技新藥,才能和國際市場接軌。

 

 [資料來源:WiseEnterprise]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圖檔及文字檔),著作權皆屬本會所有(除另有註明者,或本會網站連結至外部之網站除外),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完整資訊>
© 2024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dustry (IBMI)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115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508號9樓 電話:(02)2655-8168 傳真:(02)2655-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