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訊息
IBMI
  <中國新聞>處方藥轉OTC加速推行“雙跨”品種爭議依舊

[南方都市報 記者 馬建忠]

自今年3月,國家藥監局重開處方藥轉O T C大門後,日前又有新一批品種被允許從處方藥變身為非處方藥。

由於此前,國家對處方藥轉非處方藥的審批程序已中止近三年。業內普遍將國家藥監局此次再度推出處方藥轉O T C名單,視為此項工作步入常態化的標誌。

部分藥品可借此“起死回生”國家藥監局公佈的名單顯示,此次被允許“處轉非”的共有48個品種,其中化學藥品8種、中成藥40種。因處方藥轉O T C意味著消費者無需再憑醫生處方,直接就可到藥店購得這上述48種藥品,滿足部分消費者的潛在需求。

有分析人士就指出,處方藥成功轉成O TC,對部分藥企而言,不失為一個利好消息:一些原本沒有中標或進入基本藥物目錄的處方藥在轉為非處方藥後可借此“起死回生”。

“處轉非”銷售或放量增長中國非處方藥物協會會長白慧良認為,業界對於“處轉非”尤其是“雙跨品種”(既是處方藥又是O T C的藥物)一直存在不同看法。

“化學藥方面,處方藥轉O T C在國外較為成熟,但在中藥方面,很多國內企業則是希望繼續保留雙跨。當然,業內也有意見認為,‘雙跨品種’的存在不利於患者的用藥安全。目前各方尚未就此達成一致意見。”白慧良如是說。

據南都記者瞭解,事實上,業內外對於“處轉非”的爭議,早已超出“雙跨問題”範疇。由於涉及醫保報銷、自我藥療、醫療保障制度的公平性等一系列問題,且存在諸多現實的利益糾葛,此項工作自開展以來就一直備受關注。

以本次被轉成非處方藥的48個品種為例,這些品種全部為醫保用藥,其中,醫保甲類醫保用藥(百分之百報銷)的品種更是多達40種。而這些藥物一旦變身為非處方藥,其銷售極有可能出現放量,而由此產生的費用將由醫保為之埋單。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圖檔及文字檔),著作權皆屬本會所有(除另有註明者,或本會網站連結至外部之網站除外),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完整資訊>
© 2024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dustry (IBMI)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115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508號9樓 電話:(02)2655-8168 傳真:(02)2655-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