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訊息
IBMI
  台廠本事夠 專業投資乏

[工商時報 記者 杜蕙蓉]2011/10/03

(專訪:美國維梧創投管理公司合夥人 孔繁建、浩理生技管理顧問公司董事總經理  李世仁)

問:能否比較一下國外創投和台灣創投的差異性?

孔答:在美國創投業是很自由的!創投可以買上市公司的股票(PRIVATE INVESTMENT IN PUBLIC EQUITY,PIPE),唯一限制是必須經證管會註冊後1個半月才能轉賣。由於有時間點的彈性,在不景氣時創投就可以跟生技公司談條件,例如股價或未來的保證股票購買權等,創造雙贏,不像台灣限制實在太多,對於正在起步的產業,這是很不利的。

李答:國內創投募資非常困難,因為是公司制,創投公司的盈餘要配發原股東時,得先扣17%營所稅,若是國外股東在台投資有所得,則要預扣20%才能匯回。國際的創投基金都是設立在境外OFF-SHORE,盈餘直接分配發還原股東,由其各自去所屬該國繳稅。

問:如何選擇投資標的?看好台灣那個領域的生技公司?

孔答:我的投資有兩個方向,一是創新型公司,二是成長性公司。

創新型的公司不只技術,也包括業務、產品和品牌,我很重視法規和數據,科學是一定要有數據做依據的,而了解法規,就能將風險降至最低。至於成長性的公司,除了本身已有很好的基礎,要穩定的成長,且必須是產業龍頭公司。

我比較看好台灣新劑型的生技公司,醫材產業台灣有利基,但產品還要更創新、門檻要更高。

李答:我對台灣的生技產業並不悲觀,台灣長期依循國際規範、尊重智財權、依循歐美法規,基礎能量已就位;我們又位處美、中、日全球前3大生醫市場的策略關鍵位置。因此投資台灣的生技公司標的,是公司必須具備切入利基市場的技術及產品,或許不需要如同美國的正統新藥開發或高規格植入式醫材,但經營團隊必須熟悉資本市場,懂得跟資本市場、金融業互動,也必須懂得利用本身及台灣戰略位置優勢、懂得國際資源整合,並有獨特可行的營運模式者。

問:國內的生技產業募資相當辛苦,除非是上市、櫃公司,有知名度,可以透過資本市場,你們認為問題出在哪?

孔答:主要是欠缺真正懂生技業的專家,台灣投資人對生技產業認識是不夠清楚的,常常是一窩蜂的熱潮,資金的募集往往是第一輪很熱,第二輪時,就不知如何定價?接著股東就會失去耐性,也導致很多生技公司的走向和原先的計畫有很大的落差。

李答:我贊成這樣的看法。因專業的生技投資人太少,或許應該說的更直接一點,因為投資未上市櫃的專業生技創投太少了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圖檔及文字檔),著作權皆屬本會所有(除另有註明者,或本會網站連結至外部之網站除外),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完整資訊>
© 2024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dustry (IBMI)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115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508號9樓 電話:(02)2655-8168 傳真:(02)2655-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