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訊息
IBMI
  抗菌藥物政策持續收緊 臨床管理細則將出爐

[南方都市報 記者 馬建忠]2011/10/20

“衛生部即將出台關於臨床抗菌藥物應用管理的部門規章。”于日前召開的衛生部10月份例行新聞發佈會上,新聞發言人鄧海華的一席話,讓抗菌藥物生產企業又再一次感受到了寒冬前夜的冷意。

由於市場人士普遍認為,抗菌藥物臨床管理細則將在年內出爐並實施。時下,如何走出抗菌素“過剩經濟”的怪圈,已經成為業內巨頭們的必修課。

醫院處於觀望狀態

2010年度藥物審批報告顯示,最新審批的藥物當中,抗菌素的審批數量依然占到六成。這種情況會不會影響今後抗菌素的規範管理?今後衛生部在規範抗菌素的臨床使用方面會採取哪些措施?衛生部新聞發言人鄧海華稱,衛生部將專門召開電視電話會議,對這項工作再次進行全面的部署和動員,進一步做好抗菌藥物的臨床診治工作。關於臨床抗菌藥物應用管理的部門規章即將由衛生部出台。

自今年4月衛生部發佈《2011年全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活動方案》和《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首個徵求意見稿以來。業界一直在觀望對抗菌素限用令的走向。

此前,前後兩次的《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行文變化,已被一部分心存僥倖的企業認為是政策放鬆的信號。即原本由國家主導制定的分級管理目錄權責已經下放到省市。規定同一通用名稱的抗菌藥物品種限用內容,較之前的版本也大為鬆動。

不過,一位接近藥監局的行業資深專家認為,最終版本的抗菌素限用令還是會從嚴制定。

國藥控股高級研究員幹榮富則稱,一系列對抗生素的限用令已在產生傳導效應:“今年上半年,國內抗菌素用量的增長速度已經回落至不到5%。抗生素用量的金額占臨床用藥總額的比例也已經從去年的23%點多,降至21.67%。”不過,幹榮富也坦言,單從數據來看,尚不足以完全說明問題。因為目前國內很多醫院都還在觀望。由於國內醫院藥房並不是零庫存,所以並不能排除一些醫院是迫于調控的壓力,上半年暫時減少了進貨。“限用令的效果最快要等到下半年的數據出來,才能真正說明問題。”

挽救行業須調整產業結構

依照業界此前普遍的預計,在限用令的作用下,限制級和特殊級抗生素使用量可能下降30%-50%。

中國醫保商會青黴素理事會理事長、石藥集團高級副總裁張正海在接受南都記者專訪時稱,要挽救中國抗生素產業,必須轉變抗生素“過剩經濟”的發展方式。

據中國化藥協會統計,2010年,我國青黴素類和三大基本藥物粉針劑產量已經占到化學粉針劑總產量的近2/3。抗菌藥物臨床用量更是多年高居第一,2010年已經占據樣本醫院用藥額約23.71%。

在臨床強勁需求推動下,我國抗生素原料藥市場發展也是一路高歌猛進。頭孢類、青黴素類、喹諾酮類、大環內酯類等臨床需求名列前茅的抗生素原料藥時下均已陷入了“過剩經濟”的發展怪圈,價格戰屢見不鮮。

而此番限用令預期的出現,更使得市場普遍陷入需求滯漲期,“過剩經濟”的危機進一步加劇。

在張正海看來,抗生素企業要在短時間內轉型很難。必須要通過洗牌方能解決時下的問題。而作為這一產業鏈上的企業必須做出重新的選擇。“要醫治抗生素的‘過剩經濟’,必須要從國家戰略的高度制定規劃,讓抗生素行業從數量增長型向質量增長型轉變,加快產業結構調整。策略上,則應學習借鑒西方醫藥經濟體的發展史。此外,抗生素藥合理髮展應該加上政府的合理引導。在新藥審批方面,衛生部與藥審中心,就應該出台藥物審批門檻性文件,明確鼓勵什麼、限制什麼。進而引導產業從痛苦期進入可持續發展期。”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圖檔及文字檔),著作權皆屬本會所有(除另有註明者,或本會網站連結至外部之網站除外),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完整資訊>
© 2024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dustry (IBMI)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115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508號9樓 電話:(02)2655-8168 傳真:(02)2655-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