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訊息
IBMI
  採用不合格就關廠的淘汰機制 食品GMP 應比照藥品標準

[工商時報 記者 杜蕙蓉]2013/11/08

假油風暴引爆食安危機,杏輝(1734)集團董事長李志文表示,食品GMP「掉漆」,主要是食品與藥品GMP制度不同調,政府應比照藥品GMP的管理標準,採用不合格就關廠的淘汰機制。

另外,針對民眾對食安信心崩潰,李志文建議,用三階段切割問題,以免讓風暴愈演愈烈。一是先確定假油是否會危害健康?李志文指出,此次的食安事件,問題廠商送驗的棉籽油都不含有毒的棉酚成分,如果油品也沒有過量的銅葉綠素,那麼有毒的疑慮應可降低,政府應該講清楚,讓民眾安心。

其次是標示不清的問題,第三是可能涉及的詐欺,如果是標示不實、甚至詐欺,政府就應有法源給予裁罰,涉及刑事部分則交給司法機關處理。

由於假油風暴讓民眾對「GMP」認證完全失去信心,李志文表示,食品和藥品的GMP制度在國內行之有年,但相較於藥品GMP每年至少查廠一次,且保有隨時檢查的權利,如查廠不過就會關廠的管控機制,食品GMP比較像是肉品標章的CAS認證,類似一種替產品加分功能,而非作為一必要條件,且沒有規範和處罰的機制。

李志文建議,要重建民眾對於食品GMP的信心,應比照藥品GMP的管理標準,不僅要每年查廠、查廠不過就關廠停產的制度,且查廠的範圍必須從來料記錄、作業流程、生產成品成分分析等,進行多層次的檢控把關。

他舉例,過去國內藥廠由於實施GMP,將台灣合格的藥廠從5、6百家淘汰至200多家,而後再祭出CGMP政策後又降至163家,預計到2014年底前,本土藥廠須通過PIC/S GMP標準,否則不得製造及販售藥品政策下,有一半藥廠可能因設備未升級而慘遭淘汰,這個嚴格的把關機制進行汰弱留強,讓本土藥廠已能和國際接軌,因此民眾無須對於藥品GMP的管理失去信心。

李志文建議,如果允許,食品GMP及藥品GMP或可考慮歸屬同一行政機關管轄,建立統一的管理標準,重振民眾消費信心。

杏輝旗下同時擁有藥品及食品GMP廠;李志文表示,杏輝是用藥品GMP的管控標準管理食品GMP廠,兩者雖然管控的重點不同,食品GMP重生產過程是否產生有害菌種等,藥品GMP則重藥品的有效成分,但從來料記錄到生產流程的標準化,該集團並都是採高規格的自我管控。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圖檔及文字檔),著作權皆屬本會所有(除另有註明者,或本會網站連結至外部之網站除外),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完整資訊>
© 2024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dustry (IBMI)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115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508號9樓 電話:(02)2655-8168 傳真:(02)2655-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