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訊息
IBMI
  抗藥性攀升 人壽命恐縮短

【台灣時報 記者張宗正】2014/1/26

〔中央社巴黎綜合外電報導〕科學家表示,人類未來可能面臨沒有抗生素可用的真實風險:今日容易治療的疾病日後變成致命疾病,人類壽命因此急遽縮短。

 根據法新社,追蹤藥物抗藥性攀升的專家表示,可能會因微生物突變,使得疾病更難治癒且花費更昂貴,且死亡風險增高,使得多年來的衛生進展功虧一簣,有些專家指出,威脅規模相當於全球暖化或恐怖主義。

 法國巴斯德研究所抗菌製劑部門主任庫瓦林告訴法新社:「這是重大的公衛問題。」

 他說:「問題已不僅僅在於無法治療某種疾病,還將抹煞過去20到30年來的進步。」

 庫瓦林解釋道,伺機性細菌對重病患者的風險尤其大,若沒有抗生素對付,大型手術、器官移植或者癌症與白血病的治療,將成為不可能的任務。

 卡地夫大學醫用微生物學教授華爾希說:「在某些地區,我們已經沒有抗生素可用。」

 他說:「在印度、巴基斯坦與孟加拉,還有可能像是俄羅斯、東南亞與南美洲中部等地區,我們已經窮途末路。」

 問題根源在於醫師開立錯誤或沒必要的抗生素。專家表示,高達7成開立抗生素用來治療病毒感染,而這是完全無效的。

 世界衛生組織(WHO)表示,抗藥性威脅「恐會讓我們回到抗生素問世前時代」,許多感染性疾病恐會變成無法治療或無法控制。

 2012年,約45萬人罹患多重抗藥性結核病(MDR-TB),其中17萬人不治。就連最強效的結核病藥物isoniazid與利福平,也對多重抗藥性結核病毫無效用。

 近10%的多重抗藥性結核病病例被視為更致命的泛抗藥性結核病,更廣泛治療藥物都沒用。

 科學家表示,民眾未來可能會開始因腦膜炎、敗血症等今日可治癒的感染而喪命。

 解決的方法?謹慎使用藥物,更快且更準確判斷感染為病毒性或細菌性,以及是否能用抗生素治療。

 此外,畜牧業者一定得停止餵食牲畜抗生素,醫院與個人必須改善衛生以避免細菌散播。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圖檔及文字檔),著作權皆屬本會所有(除另有註明者,或本會網站連結至外部之網站除外),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完整資訊>
© 2024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dustry (IBMI)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115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508號9樓 電話:(02)2655-8168 傳真:(02)2655-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