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訊息
IBMI
  藥廠要抓住優勢整併的機會

【中國證券報  2015-03-30  海外財經   記者劉楊  台北報導】

台灣東洋董事長  蕭英鈞

我大學畢業後投入生技業,那時稍有名氣的歐美國際大廠超過50家,日本稍具規模藥廠,也不會少於這個數字。如今,歐美、日本大藥廠前幾名大者恆大,真的能排上前十大的,大多能把十名以後的公司遠遠甩在後頭。會造成這樣的結果,是因為夠聰明的藥廠懂得看準機會「優勢整併」。

去年11月間,有一家名叫Actavis的生技公司,用660億美元(逾新台幣2兆元)的天價,買下眼科與肉毒桿菌素製造大廠愛力根(Allergan),也寫下生技業少有的鉅額併購紀錄。這次交易,讓Actavis躋身全球前十大藥廠,一時之間鯉魚躍龍門。

相對於AllerganActavis名氣小了些。Allergan是一家超過一甲子的老牌生技廠,她是生產肉毒桿菌素領導品牌Botox的公司,也是全球在該領域的龍頭,聚焦且專業。反觀Actavis,來自愛爾蘭、成立於1984年,以學名藥起家,似乎少了些貴族氣息。

不過,Avtavis去年在全球的收購動作頻頻,今年,這家公司因為多次優勢整併的結果,營收可望突破230億美元,市值也早就跨越600億美元的大關,競爭力不可同日而語。

Actavis30幾年的學名藥廠,吃下全球知名的大藥廠,如果要比喻的話,好像是一個出身平民的小伙子,娶了一個大家閨秀。不過,又有誰說腳踏實地的好人,不能抱得美人歸?當前的生技產業也是如此,只要刻意奮發,誰說不能聲價百倍。

我的答案是肯定的,但前提是要有進入國際市場的準備,不管是娶得美嬌娘,還是把自己嫁出去,一定要先「轉換」自己的思維。

台灣的生技公司都還在起步的階段,經驗少、規模小,以東洋來說,即使把所有轉投資公司的營收都合併計算,年度營收規模大約在1.5億美元(約新台幣45億元)。從台灣市場來看,算是「前幾大」,但放在國際版圖一比較,還真是「小菜一碟」。因此我在接任董事長以後,從來沒有停止過「進入國際市場」的準備,當然「整併」一定是選項之一。

但是「我併人還是人併我」?這是台灣當前生技公司一定會遇到的難題。其實,十步之內必有芳草,又何必孤芳自賞?現在的台灣生技公司,大多認為自己很優秀,別人一定比不上自己,一說到要整併,便說「我自己很好、我不需要別人」,這樣的觀念要在本土打滾都很困難,遑論進軍國際。

以東洋的國際夥伴fresenius kabi為例,他是全球腎透析領域的大廠,記得幾年前他們一年的營收才10多億美元,最近,他們又來拜訪我,我隨口一問,才驚覺他們去年的營收早已經站上55億美元的高度,原來,也是透過不斷的優勢整併。

但是要人家看上你,或有能力去整併別人,還是要先壯大自己的實力。這也是為國際化做好準備。東洋未來每一年都至少要推出三項產品、打入三個市場,我們給自己這樣的目標,不為別的,就是把自己「準備好」。

舉一個「非同業」做例子吧。我與正新輪胎的第二代是小學同學,我唸國中的時候,正新輪胎還是一家小公司,做的是腳踏車輪的「內胎」。當時,南港、泰豐輪胎規模都比正新規模大很多。不到幾年的光景,在我唸大學的時候,正新開始跨入機車輪胎領域。我發現,他們不斷的在成長,挑戰對手。等到我30多歲時,正新已經超越他的對手大廠;現在,正新輪胎已經是國際前六大的輪胎廠,而他創立的輪胎品牌瑪吉斯,行銷全球。

準備好了,就可以跨出去了。所以,現在如果你問我,東洋難道已經要「嫁掉」了嗎?我的答案是,有這樣的心理準備,也不斷的在做好準備,最重要的是正確的國際化觀念。

端看全球,幾十億美元營運規模的國際藥廠不斷的在合併,他們抱持的觀念是「攜手壯大」,而不是誰吞掉誰、誰吃掉誰。台灣生技公司,要有這樣的觀念準備,而不需要孤芳自賞。

(本文由台灣東洋董事長蕭英鈞口述)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圖檔及文字檔),著作權皆屬本會所有(除另有註明者,或本會網站連結至外部之網站除外),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完整資訊>
© 2024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dustry (IBMI)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115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508號9樓 電話:(02)2655-8168 傳真:(02)2655-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