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訊息
IBMI
  成功解析全體蛋白質磷酸化傳遞網路 從中找出可調控抗藥性蛋白質 中研院新技術 找肺癌抗藥關鍵

【中華日報  2015-04-24  杏林焦點   黃興文

中研院跨國研究團隊以質譜儀技術為基礎,昨日公布新穎磷酸化蛋白質體定量技術。中研院表示,利用這方法首次成功解析出全體蛋白質磷酸化傳遞的網路,預計將來可找出肺癌抗藥性的關鍵。

中研院化學研究所研究員陳玉如與日本京都大學藥學研究所教授石濱泰組成跨國研究團隊,以質譜儀技術為基礎,發展出新穎磷酸化蛋白質體定量技術。

研究團隊指出,蛋白質磷酸化與疾病產生息息相關,也主導著整個系統下游的訊息傳遞路徑。因此,新藥的開發常需透過蛋白質磷酸化。但問題點在於以過去的技術僅僅測量相對濃度的部分,對於變化卻無從知悉。

但現今如何能有效地解析磷酸化計量在細胞中進行訊息傳遞網路,也是一項挑戰,研究團隊表示,發展出特定序列為標靶導向的蛋白質體定量平台,同時,為了驗證這種新策略是可行的,因此分析50微克的肺癌細胞,進行磷酸化計量掃描, 並嘗試運用在肺癌標靶藥物酪氨酸激酶抑制劑,都有初步成果。

研究團隊指出,團隊從中找出可能調控抗藥性的蛋白質,並預期這種新穎的分析策略,可廣泛應用在解析不同生理或疾病的磷酸化蛋白質體網路的全貌。

這項研究成果刊登在國際期刊「自然通訊」。

監測肺癌標靶藥抗藥性 中研院研發新技術 9成患者治療812個月後出現抗藥性 逆向操作找出相關磷酸化蛋白質變異

【中國時報  2015-04-24  醫藥保健   湯雅雯

肺癌高居國人十大癌症死亡率榜首,但目前第一線標靶治療藥物「艾瑞莎」,超過9成國人治療812個月就會出現抗藥性,中研院化學所找出可能和肺癌抗藥性相關的磷酸化蛋白質變異關聯性,成果登上今年3月的《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

中研院化學所所長陳玉如跨國研究團隊,和日本京都大學藥學研究所教授石濱泰等人,利用質譜儀技術,發展出磷酸化蛋白質體定量技術,成功解析出人類細胞在單一狀態下全體蛋白質磷酸化計量,是全球第一個「逆向操作」,完成此研究的跨國團隊。

陳玉如表示,台灣89成國人罹患的肺癌是「非小細胞肺癌細胞」,目前第一線標靶治療藥物「艾瑞莎」,對女性、不抽菸、腺癌及東亞裔肺癌患者有明顯療效,然而,標靶治療後的812個月就會出現抗藥性。

為了分析比較對「艾瑞莎」具敏感性或抗藥性的肺癌細胞,研究團隊一共鑑定7392個蛋白質磷酸化點位,並針對全世界1959個文獻上有報導的蛋白質磷酸化點位的計量測量,藉由磷酸化程度,在具有抗藥性的肺癌細胞中,發現蛋白質磷酸化計量的改變,高於蛋白質及基因表現量的8倍。

陳玉如指出,未來可以利用此技術,開發新穎磷酸化蛋白質體定量平台,從現有的人類單一細胞蛋白質中,找到可能是具有調控抗藥性潛力的關鍵蛋白質,透過小分子抑制法,讓癌細胞不再產生抗藥性,將更有利癌症的標靶治療。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圖檔及文字檔),著作權皆屬本會所有(除另有註明者,或本會網站連結至外部之網站除外),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完整資訊>
© 2024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dustry (IBMI)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115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508號9樓 電話:(02)2655-8168 傳真:(02)2655-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