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訊息
IBMI
  贏家決勝點 攻類老二門檻 生技新利基

【工商時報  2015-08-24  面對面  記者杜蕙蓉  報導】

華威創投合夥人李世仁認為,隨著生醫產業的能量放大,國內廠商應搶攻藥物傳輸系統(DDS/TDS)、RX-TO-OTC(處方藥轉成不須處方)、專業醫療照護系統和微創醫材的「類老二門檻」,做為贏家利基點。

李世仁表示,新藥、創新高階醫材、組織工程再生,台灣廠商當然不會缺席。但以我們的資金水位和企業或資本市場能承受的風險,專攻「再生藥物」的新劑型新藥等藥物傳輸技術勝算較大,再生藥物若選對,除賦予老藥新生命,也可能開創更大市場與獲利。

根據醫療市調機構GBI RESEARCH預估,2016年藥物傳遞系統(DDS)的市場規模將成長到1,990億美元,商機十分可觀。

他舉例,以藥品來看,可區分為新藥、新劑型新藥和學名藥。學名藥是紅海市場,太競爭;而新藥開發花費高達810億美元,風險太高,國內廠商玩不起;但透過藥物傳輸系統(DDS/TDS),針對現存藥物進行再生改良的新劑型新藥,不管是由針劑改為口服,或者是改為經皮膚吸收,甚至是利用包覆技術,讓藥品的標靶性更強等,都是國內廠商的強項。

而且新劑型新藥臨床試驗僅需進行一期臨床的藥物動力學(PK)與小規模的三期臨床試驗(PIVOTAL TRAIL),平均開發時間38年,低於新成分新藥的10年以上,成功率也可拉高至近七成水準,且享有專利保護及35年的市場獨賣權,一樣有利基。

另外,就市場分析,也有處方藥、RX-TO-OTCOTC藥品。OTC是兵家必爭之地,處方藥也幾乎是大藥廠的天下,但RX-TO-OTC的自費市場,很少有大廠進入競爭,且劑型技術層次高,很難進行劑型模擬,小廠商也不易進入,但該市場目前已有百億美元的規模,且還在快速成長中。

至於醫院市場或醫師醫療領域,國內廠商搶攻專業照護市場,也遠比居家保健市場和自我健康管理來的有勝算。

李世仁認為,台灣市場太小,生技廠商一定要進國際競技場才能創造利基,但紅海市場的殺價競爭模式不適合國內生醫廠商發展,而大資本的投資和耗時的開發和高風險,更非廠商可承受,因此,有技術差異化的「類老二門檻」將是決勝點。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圖檔及文字檔),著作權皆屬本會所有(除另有註明者,或本會網站連結至外部之網站除外),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完整資訊>
© 2024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dustry (IBMI)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115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508號9樓 電話:(02)2655-8168 傳真:(02)2655-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