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訊息
IBMI
  孔繁建:台生醫政策 勿綁死自己

【工商時報  2015-09-21  財經要聞  記者杜蕙蓉  報導】

(VIVO創投創辦人孔繁建)

中國加速發展生技產業,持續祭出利多政策,全球最大生技創投-VIVO(維梧)創辦人孔繁建提醒生醫業者,不要輕忽大陸的執行力,而台灣的產業政策要更有彈性,不要綁死自己。

孔繁建曾創立三家公司,其中兩家成功在那斯達克掛牌上市,上櫃的健亞生技就是他把矽谷生技公司帶回台灣的代表作。目前VIVO創投已投資上百家公司,約有30家分別在美國、大陸和香港上市掛牌。

孔繁建認為,台灣生醫產業目前可選擇的品項不多,但股價已到了理性區,已考慮投資台灣的創新醫材,以下是他的看法紀要:

問:如何看大陸國務院公布的44號文件?

答:大陸確實很凶猛,一連串生醫產業政策都是很有策略的!目前大陸除了有市場、資金優勢外,政府是傾全力支持,而且執行力也很強,台灣的產官學界不要輕忽大陸攻革的決心!

台灣生醫產業的發展,最大困境還是政策太綁手綁腳,限制很多的發展;雖然目前兩岸醫藥協議執行力還是沒有太大的突破,但我認為只要產品夠強,不管是大陸或其他市場都會來招手的,因此,創新研發能量和國際趨勢接軌還是最大的利基!

問:美國生技產業新趨勢為何?

答:以創投角度,跨國藥廠和傳統的新藥投資已不再是那麼受青睞,近年美國瘋狂投入免疫細胞療法和基因治療,相關公司第一輪幾千萬美元的募資和上市掛牌都很容易,股價也飆的凶;國內產業界應留意此趨勢,且要多與美國等地區的藥廠或醫材廠策盟,俾以能快速進軍國際。

問:你年年都參加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議(BTC),也都有中肯建言,一度也想投資生技公司,卻認為股價太高沒下手,現在覺得可以投資了嗎?

答:目前股價是比較理性了,但可投資的選項不多,與最新生技產業趨勢連結不夠強。不過,政府透過「史丹佛計畫」培養高階創新醫材人才,倒是有些雛型了。

問:VIVO今年有募集新基金嗎?會投資台灣生醫公司嗎?

答:年初我們才募集第8個基金,規模是7.5億美元,現已投了大陸、美國等78家公司,台灣目前有在看幾個創新醫材的案子,我希望能多鼓勵台灣年輕人創業。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圖檔及文字檔),著作權皆屬本會所有(除另有註明者,或本會網站連結至外部之網站除外),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完整資訊>
© 2024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dustry (IBMI)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115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508號9樓 電話:(02)2655-8168 傳真:(02)2655-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