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訊息
IBMI
  藥企研發不積極應設基金鼓勵?

【每日經濟新聞  2015-11-02  公司·綜合  記者黃宗彥  報導】

10月底召開的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上,新藥上市成了大家討論的焦點。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劉新成表示,針對目前中國新藥審批程序複雜、時間漫長、資金需求高等不利新藥研發的問題,應採用設立國家新藥扶持基金的方式,對通過審批後的藥品提供資金幫助。

國家食藥監總局南方醫藥經濟研究所所長林建寧近日表示,今年中國醫藥工業總產值將達2.8萬億元。其中仿製藥市場占比高達96%,而新藥占比僅為4%

對於設立新藥研發扶持基金,多位業內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國家每年都投入了大規模資金進行研發,但是效果不佳。國家更應該在政策上給予支持,如增加新藥審評綠色通道、保護市場獨佔權、順利對接醫保且不降價等。

新藥盈利少影響積極性

中國工程院院士桑國衛曾公開表示,中國目前有4700多家制藥企業,數量多且集中度低,研發投入嚴重不足。其中,仿製藥占比高達96%,而新藥市場幾乎被外企壟斷。藥企大多在仿製藥的紅海中廝殺,獲取微博的利潤。

據瞭解,目前中國新藥研發的困境除了技術外,還表現在研發和審批體制機制不適應,評價、定價和市場准入沒有形成科學體系。

北京鼎臣醫藥管理咨詢中心負責人史立臣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沈陽曾有一個藥企研發的新藥在經過漫長的審批流程進入醫保後,招標採購對其輪番降價,讓其覺得新藥研發不賺錢

中國醫藥工業信息中心資深行業分析師蘇紅向記者表示,新藥研發是市場化行為,目前中國藥企的主要銷售額來源於老品種,新藥盈利少導致企業缺乏研發積極性。劉新成則認為,中國新藥上市門檻愈趨嚴格,臨床研究需要大量經費,同時,隨著對確證試驗要求的提高,臨床試驗的規模也逐漸變大。藥品註冊所需的試驗經費成為了第一道天然的鐵門檻,將藥品研發者拒之門外。

隨著明年專利藥到期數目大幅減少,仿製藥將面臨無藥可仿的局面,中國藥企或將轉投創新藥研發。

扶持基金模式褒貶不一

在劉新成看來,如建立國家新藥扶持基金,給予經一定程序申評後確定的有希望藥品以重金資助,保證其完成藥品註冊所需要的各種實驗,能從一定程度上對新藥研發推波助瀾。

中國藥科大學國際醫藥商學院副院長丁錦希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新藥研發的資金還是需要企業提供,國家應該制定更好的政策來扶持。蘇紅亦認為,國家每年都有設立新藥研發的重大專項課題,投入的資金也不在少數,但是研發成果卻並不顯著。這種扶持基金涉及對符合標準的藥品進行遴選、評價,很難說這個過程是否真正透明。相比中國新藥研發,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就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保證藥企從研發申報,到最後上市獲利的整個過程有序進行。

而這些保障措施大大激勵了藥企研發的熱情。FDA發佈的數據顯示,2014年美國FDA藥品評價與研究中心(CDER)共批准了41個新分子實體和生物製劑,同比增加了14個新藥品種。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圖檔及文字檔),著作權皆屬本會所有(除另有註明者,或本會網站連結至外部之網站除外),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完整資訊>
© 2024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dustry (IBMI)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115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508號9樓 電話:(02)2655-8168 傳真:(02)2655-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