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訊息
IBMI
  精準醫療大餅 工研院帶頭爭食

【工商時報  2015-11-05  科技要聞  記者袁顥庭  報導】

精準醫療引爆新商機,預期全球基因檢測產值約200億美元,吸引國內數十家生醫廠商搶商機。工研院生醫所長邵耀華表示,過去以比較普及化、大眾化的醫療器材為主,但今年歐巴馬將精準醫療訂為焦點,欲建置完整的個人化基因資訊,邁向精準化的治療與趨勢,個人化的健康管理與高風險疾病治療成為未來趨勢。

由工業局支持的「2015醫電高峰論壇」昨日順利落幕,邵耀華觀察指出,目前包括影像引導、智慧標靶、放射精準等個人化的精準醫學,都是國際趨勢,相信未來十年的醫電商機,一定也與高齡化議題及個人化醫療息息相關,尤其在智慧醫療、穿戴式裝置領域,將是另一波的產業新動力。

邵耀華認為,台灣過去的醫療器材都是以家用型為主,並以價錢優勢來打入市場,如今台灣醫電已累積多年的跨領域整合能量,在ICT產業、光學與軟體產業,也都有豐富的製造經驗與技術;若能以這些優勢為基礎,再結合醫學的應用,可望成功為台廠開啟高階醫療電子器材新市場。

工研院在高階醫療電子技術深耕多年,除與國內業者合作,對國外市場與通路的布局也相當重要。邵耀華說明,由於台灣廠商不像美國生技業者,擁有大品牌或大規模產業,不可能在同一個地方死守多年,以中國大陸龐大市場來看,若能先深入了解單一市場的商業模式與消費者習慣,並同時尋找有利的策略夥伴,逐步從大城市往城鄉布局,將可增強產品實力。

邵耀華也鼓勵在不同產業間,可運用不同產業合作策略,例如簽署合作MOU,或以併購的方式補足單一產業的不足,才能發揮綜效。他指出,近年來外國通路商到台灣採購時,已非以往「單一、零碎」的模式,而是希望可以一次購足。台灣廠商可積極進行產業、通路結盟,讓國際大廠能夠在台灣一次購足,甚至未來應深入在地化市場、佈局全球商機。

工研院已連續8年都透過「醫電高峰論壇」,促進國內外產業交流媒合。呼籲政府要適度鬆綁法規制度,像日本細胞治療的方式,就是先鬆綁法規,展品初步通過基本法規認證後即可進入市場,再透過醫療人員使用醫療產品設備,給予最專業與即時的回饋。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圖檔及文字檔),著作權皆屬本會所有(除另有註明者,或本會網站連結至外部之網站除外),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完整資訊>
© 2024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dustry (IBMI)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115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508號9樓 電話:(02)2655-8168 傳真:(02)2655-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