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訊息
IBMI
  粵產青蒿素如何讓非洲島國實現瘧疾零死亡 世衛組織已決定採用廣東藥企的瘧疾治療方法,並對全球各個島國推廣

【南方都市報(廣州版)  2015-11-17  格物論  記者尹來   報導】

全國最大的青蒿種植生產基地在梅州。

屠呦呦獲取諾貝爾醫學獎的熱潮已經逐步散去,但廣東科研人員關於青蒿素的研究、推廣依然在繼續。將青蒿素推向臨床應用的第一人、廣州中醫藥大學首席教授李國橋和他的研究團隊,已經開始研究第五代青蒿素藥物。副作用更低、療效更快。而他們研發的第四代復方青蒿素(粵特快),被中國列為援助非洲的抗瘧藥品。在8年的時間里,幫助非洲島國科摩羅實現瘧疾零死亡。這是人類歷史上首次通過群體藥物干預、使用中國的創新藥物,幫助一個非洲國家快速控制瘧疾流行的成功案例。今年五月份,世衛組織已經決定採用該藥企的瘧疾治療方法,並對全球各個島國推廣。

青蒿素研製第三人

瘧疾是世界性傳染病,每年感染數億人,並導致幾百萬人死亡。上個世紀60年代,引發瘧疾的寄生蟲———瘧原蟲對當時常用的奎寧類藥物已經產生抗藥性,影響嚴重。1967523日,中國政府“523項目,旨在找到具有新結構、克服抗藥性的新型抗瘧藥物。

在當時極端艱苦的科研條件下,中國7個省市、60多家科研機構、超過500名科研人員協力攻關。李國橋從1964年開始針灸治療瘧疾的課題研究,1967年他被點名組織一個針灸小組加入523項目。在自己身上進行連續4天針灸治療,讓李國橋徹底死了心,針灸沒辦法治療瘧疾。此後,他加入了中草藥組的研究。1969年,時年39歲的屠呦呦,以中醫研究院科研組組長的身份加入523項目。

1974年,在全國523辦公室領導的安排下,正好在雲南疫區調查研究的李國橋小組在雲南開展黃蒿素抗瘧臨床試驗。結果出人意料地好,藥效幾乎立竿見影沒有屠呦呦和羅澤淵,我什麼都不是。今年已經80歲的老教授,面對榮譽時依舊嚴謹。此後,經過兩年的三次大會戰,新藥最終於1975年研製成功,並於1979年通過全國鑒定。

只能靠人來推廣青蒿素

雖然中國早在1979年就研製出了抗瘧藥物,但在其成功研發的40多年後,沒有一家中國藥廠走進W H O的採購目錄。為什麼?瘧疾流行的國家大多經濟基礎薄弱,只能依賴聯合國贊助購買相關藥物,由W H O等國際組織出錢進行採購。而兩大外資藥企瑞士諾華公司和法國賽諾菲公司則是聯合國指定的青蒿素製劑的供應商,中國的藥廠基本被關在W H O的大門之外。

不能賣藥,怎麼推廣?從上世紀90年代以來,李國橋為了讓中國人發明的青蒿素能儘快在全球普及推廣,開始奔走於世界各地的瘧疾高發區。從越南到柬埔寨,從柬埔寨到泰國、緬甸、印尼、菲律賓、印度,從東非的肯尼亞到西非的尼日利亞和南非,以及拉丁美洲的數十個國家和地區,向人們宣傳推介青蒿素。青蒿素復方的第三代、第四代產品,都是在柬埔寨、越南、泰國和印尼完成的臨床研究。2004年以來,我們在柬埔寨做了3年試驗,用青蒿素復方快速控制瘧疾。結果表明,該方法可以使一個高度流行區的人群帶瘧原蟲率在1年內下降95%然而,單靠一個兩個人的努力,是無法改變中國青蒿素在國際市場上的配角地位。2004年,世界衛生組織正式將青蒿素類抗瘧藥品列為政府首選指導用藥,而擁有預認證的諾華公司和賽諾菲公司成為這場全球大訂單的大贏家,他們再到中國採購蒿甲醚青蒿琥酯等青蒿素下游產品,由此在中國掀起大量種植青蒿的熱潮。青蒿素由中國科學家發現並提取自中國本土的植物,但中國最終卻只是成為全球青蒿素最大的原料供應商之一。

以醫帶藥登陸非洲

青蒿素的國際化,中國只能處在產業鏈的最底層嗎?廣州的企業家朱拉伊,給出了一個不同答案。“2006年,李老開發第三代青蒿素復方的時候找到我,我投了6000萬給他做新藥研發。朱拉伊1978年就讀於廣州中醫藥大學,並師從李國橋。當過鄉村赤腳醫生的他,心中始終有一股中醫藥的情結,我當時就覺得青蒿素一定能火,不支持(青蒿素)研發太浪費了。隨後,朱拉伊投資15億元創辦公司,建成包括青蒿資源研究、南藥種植、中藥飲片、化學原料藥和製劑生產為主導、完整的青蒿產業鏈。2007年,第四代復方青蒿素(粵特快)就被研製出來,並迅速取得了專利。衛生部把粵特快列為中國防治惡性瘧疾的首選藥物和基本用藥。2010年商務部把粵特快列為中國援助非洲的抗瘧藥品。

為了爭奪公立市場的份額,朱拉伊所在的公司,開創以醫帶藥的模式,通過病理研究設計、提供診療方案,並搭配特定藥品實現滅瘧。200711月,全民服藥粵特快快速清除瘧疾示範項目在瘧疾流行區科摩羅三島展開。8年時間里,全島超過220萬人次參加全民服藥,3萬多外來流動人口參加預服藥。2014年瘧疾發病人數下降了98%,並實現瘧疾零死亡。這是人類歷史上首次通過群體藥物干預、使用中國的創新藥物幫助一個非洲國家快速控制瘧疾流行的成功案例。

七年前開始抗腫瘤研究

今年五月份,世衛組織已經採用我們的方法,並對全球各個島國推廣我們消除瘧疾的方法,這個是重要的轉折點。朱拉伊認為,青蒿素此次被諾貝爾獎認可,粵特快相當明顯的療效也功不可沒。當前,李國橋和他的團隊依舊馬不停蹄,已經在開始研究第五代青蒿素藥物。副作用更低、療效更快。李國橋說,現在的藥物需要口服三次,他的理想目標是一次就行。

很多人說單方青蒿素會產生抗藥性。對此,李國橋倒認為不必擔心,青蒿素以外的抗瘧藥物,抗藥性指數都達到100以上,屬於長伴隨期。而青蒿素屬於短伴隨期,服藥之後3個小時內基本排光,不容易產生抗藥性。滅瘧方法普及之後,會有15年左右的用藥高峰期,但是成功滅瘧之後,就不再需要現在的抗瘧藥物了。那青蒿素會不會就沒用了?我們一早未雨綢繆,轉移青蒿素的產業鏈,七年前就跟李國橋團隊在研究青蒿素用於抗腫瘤,目前臨床效果實驗還不錯。朱拉伊進一步說道,不遠的將來,在腫瘤治療上有望也見到充滿廣東元素的青蒿素。

數據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2 0 13年瘧疾報告表明,2012年瘧疾病例為2.07億,瘧疾死亡病例62.7萬。其中80%的瘧疾病例發生在非洲,目前仍舊有3 4億人有感染瘧疾的風險。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圖檔及文字檔),著作權皆屬本會所有(除另有註明者,或本會網站連結至外部之網站除外),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完整資訊>
© 2024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dustry (IBMI)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115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508號9樓 電話:(02)2655-8168 傳真:(02)2655-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