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訊息
IBMI
  農業生技拚經濟

【中國時報  時論廣場  2016-01-06

本文作者為農經學者李武忠

民進黨總統、副總統候選人在政見發表會中多次提及將台灣打造成亞太生技產業研發中心,讓生技產業成為經濟成長新引擎的願景。事實上,過去在扁政府時代即將生技產業列為兩兆雙星中的明星產業,後因政策誤導致無疾而終。由於生技範圍相當廣泛,且生技研發被稱是燒錢事業,台灣該如何善用自己的優勢,恐怕才是成功與否的關鍵。

談發展生技產業,首先應該盤整現有民間與公家生技研發的經費、人力、研究成果以及相關法規,重新擬定生技發展方向與重點項目,踩穩腳步,才不會重蹈「兩兆」、「雙星」以及「台灣生技起飛鑽石行動方案」覆轍。

近年來全球生技發展快速,除了醫療外,在食物運用上也頗有進展。繼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核准全球首例供人類食用的基因改造動物基改鮭魚後,日本也利用基因組編輯技術,成功育成快速成長的虎河魨,可以縮短一半養殖時間,降低售價。

台灣在農漁業生技研發上有相當紮實的根基,也有許多令人驚豔的成果,如生物螢光檢驗試劑、台灣九號毛豆、黃豆新品種台南10號、藍金剛水晶蝦、九孔抗病品系、石斑魚口服疫苗、保健產品等,值得列入國家發展重要項目。

農業科研機構若能加強基因組編輯技術在目標種類,如蘭花、豬、牛、水果、草蝦、台灣鯛、石斑等的研發工作以及高端人才的培育,全面提升國內農業生產效能與品質,自然無須畏懼貿易自由化帶來國外大批廉價農產品的衝擊。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圖檔及文字檔),著作權皆屬本會所有(除另有註明者,或本會網站連結至外部之網站除外),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完整資訊>
© 2024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dustry (IBMI)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115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508號9樓 電話:(02)2655-8168 傳真:(02)2655-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