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訊息
IBMI
  浩鼎風波 折損諾貝爾獎明日之星

【台灣蘋果日報  2016-03-31  火線焦點  記者蔡永彬、許敏溶  報導】

中研院長翁啟惠是國際知名學者,過去30年在生物有機化學及醣分子科學有重要貢獻,研究對新藥物發展有重大影響,前年獲頒有「諾貝爾獎前哨站」之稱的沃爾夫獎,被看好有機會拿下諾貝爾獎。學界認為翁放棄高薪回台任職,應非把錢財看在首位,這次卻因浩鼎風波毀了名聲、幾乎丟了院長工作,十分惋惜。

國外給日薪6

翁啟惠出身嘉義望族,台大畢業後赴美留學,取得麻省理工學院有機化學博士後就留在美國工作,由於表現傑出,許多研究機構爭相爭取他,翁過去受訪曾說,他到美國Scripps研究院任職時,對方開的條件是每年給200萬美元(約6千多萬元台幣)研究經費,他在此任職達17年;後來到日本理化學研究所研究,對方則開出日薪2000美元(約6萬多元台幣)的條件。

翁啟惠擁有多項專利,在這些學術單位也累積了許多財富。

2003年在前院長李遠哲力邀下,回台擔任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主任,2006年接任中研院院長。中研院不透露院長薪資,依該院給薪制度推估,翁月薪約3040萬元。中研院人士私下說,翁若留在海外研究,其實待遇較好,甚至可能早就拿諾貝爾獎,翁是基於鄉土情感和為台灣服務的精神才回國。

翁回台後認真推動台灣生技產業,促成《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立法,也幫台灣生技產業躲過金融海嘯。

院士喊「很痛心」

翁啟惠個性低調,說話慢條斯理,有中研院不具名前行政主管觀察,「學者都不喜歡挨罵」,翁到立法院常受到「無厘頭羞辱」,難以據理力爭,因此不喜歡去立院備詢。

中研院士賴明詔指,生技產業研發需要長時間投入,什麼事都有模糊地帶,若台灣都用嚴謹、高標準來檢視,恐怕沒一件生技產業能成功,若翁決定因此到別的國家發展,對台灣生技產業更是一大打擊,台灣也可能損失一位諾貝爾獎得主;他對此事發展感到痛心。

不具名中研院學者說,生技領域和廠商接觸多,加上這次又有女兒持股未能講清楚,難免讓人質疑,翁應該要好好說明清楚。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圖檔及文字檔),著作權皆屬本會所有(除另有註明者,或本會網站連結至外部之網站除外),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完整資訊>
© 2024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dustry (IBMI)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115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508號9樓 電話:(02)2655-8168 傳真:(02)2655-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