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訊息
IBMI
  中國醫養結合將進一步借力醫師多點執業

【北京商報  2016-05-09  肖瑋】

在推動醫養結合過程中,醫療資源短缺以及雙方對接通道不暢通始終是難以逾越的障礙。日前,民政部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促進司老年人福利處副處長孫文燦透露,去年底,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推進醫養結合的指導意見,隨後民政部和國家衛計委也迅速召開了全國推進醫養結合工作會議,可以說,目前醫養結合的制度框架已經建立起來,接下來的一大工作重點就是要進一步借力醫師多點執業等政策,將醫療資源引入養老機構。

“從此前瞭解到的情況看,老年人養老主要遭遇就近看病難等問題,解決這些問題也就成為民政部門的工作重點。”孫文燦說,“我們瞭解到,現在老年人最急需的服務包括就餐、就醫和上門照護,也就是說,看病問題依舊比較困難,但同時存在的難題是專業醫護人才短缺,這就需要通過多點執業政策,鼓勵有條件的醫療人員進入養老機構。”同時,“醫養結合”還必須落實社區首診和分級診療,通過開展家庭醫生簽約式服務,在家里設立護理床位。另一方面,中國還鼓勵養老機構設立對外開放的醫院,沒有條件的機構就要與周邊醫院進行合作。

事實上,不久前國家衛計委體改司司長梁萬年也提出,要加快發展健康服務業,抓好社會辦醫政策落實。具體來說,衛生部門需穩步推進和規範醫師多點執業制度。試點放開公立醫院的在職或退休主治醫師以上的醫生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執業或開設工作室。

不過,在醫療領域推行醫師多點執業時,都遭遇了瓶頸。“大家都知道,民營醫療機構正在和公立醫院搶醫生,主要方式就是給予更高的待遇以及更優的診療環境等。所以公立醫院當然不願意自己的醫生進行多點執業,因為這樣很容易出現人才流失。”北京一家三甲醫院高管告訴北京商報記者。

據透露,公立醫院一般都會給醫師多點執業設置一些隱形門檻,比如在時間上不予配合,並且在醫生職稱評定方面設置一定障礙等。另一方面,公立醫院也擔心民營醫療機構的水平參差不齊,一旦醫師在多點執業中出現醫療糾紛,會給所屬醫院“添麻煩”。

在這一背景下,要讓醫師能夠順利到養老機構出診,恐怕還需進一步制度設定和扶植政策的落地。

同樣備受關注的是,在醫養結合中,醫保不到位成為一大掣肘。對此,孫文燦坦言,一直以來,大家普遍呼籲要制定類似日本、韓國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但問題是,在社會保險的基本法即社會保險法中,定義了中國基本社會保險內容,所有社會保險性質的險種都必須有法律依據,如果要增加長期護理保險,必須由人大修法決定。另外,這一保險需要40歲以上的人員來繳納,可社會意願如何還有待考察。

不過,孫文燦也強調,針對長期護理險,現在青島、上海已經進行相關試點工作,不僅如此,在現有的基本醫療保險中,也把更多種類的護理項目納入,包括居家護理和殘疾者照護等。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圖檔及文字檔),著作權皆屬本會所有(除另有註明者,或本會網站連結至外部之網站除外),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完整資訊>
© 2024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dustry (IBMI)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115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508號9樓 電話:(02)2655-8168 傳真:(02)2655-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