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訊息
IBMI
  衛計委:中國多家醫院暫停\"免疫治療\"項目

【 環球網 2016-05-09記者 張雅 邢穎 】

近期"免疫細胞治療"技術受到輿論的廣泛關注和質疑

5日,國家衛計委發佈消息稱,已召開關於規範醫療機構科室管理和醫療技術管理工作的電視電話會議,要求進一步加強對違規醫療行為的監管和打擊力度。同時,根據此次會議重申的內容,自體免疫細胞治療技術在2015年施行最新規定中,屬於臨床研究,不能進入醫療臨床應用。

昨日,北京青年報記者致電全國30余家曾宣傳開展"免疫細胞治療"的醫院,其中過半數醫院表示目前已暫停相關的治療項目。

"免疫細胞治療"的政策演變

從2009年至2015年,有關自體免疫細胞治療技術的政策歷經數次更迭。

2009年3月,原衛生部以規範性文件形式印發《醫療技術臨床應用管理辦法》,明確將醫療技術分為三類,對第三類醫療技術實施准入管理。這個《辦法》中規定,"第三類醫療技術首次應用于臨床前,必須經過衛生部組織的安全性論證和倫理審查,以及技術審核。"

兩個月後,原衛生部辦公廳發佈《首批允許臨床應用的第三類醫療技術目錄》,包括"免疫細胞治療"在內的自體免疫細胞治療技術位列其中。

據北青報記者觀察,隨著上述政策的出現,"免疫細胞治療"這項技術,也在各大省市醫院迎來"井噴期"。

公開資料顯示,醫藥生物技術協會曾在2013年12月至2014年1月對國內12個省市"免疫細胞治療"的臨床應用情況進行調研。調研數據顯示,12省市中已開展細胞免疫治療的有150家醫療機構。同時,"從所調研的情況看,各醫院、各地區免疫細胞治療的收費標準不一,每個療程平均費用在2萬元左右",且"有一半的被調查省市CIK、DC-CIK治療已納入醫保"。

但是,在2014年8月,衛計委在回複一名醫生的申請書中提到,"(目前)尚無經我委批准開展自體免疫細胞治療技術的醫療機構。"

直到2015年,"限制臨床應用的醫療技術(2015版)"名單出爐,自體免疫細胞治療技術被歸類于臨床研究項目,不能進入臨床應用。

多家相關醫院網頁已無法訪問

在學術期刊網上,北青報記者檢索發現,與"免疫細胞治療"相關的期刊論文數量多,數據顯示,僅2016年已發表相關論文599篇。多篇論文中評價稱,細胞免疫治療法是"腫瘤生物治療新的發展方向",或是"有望成為中國腫瘤精准醫學治療的重要突破口"。

論文作者的所屬機構,主要為國內應用"免疫細胞治療"的各大醫院或實驗室。其中,重慶市腫瘤研究所生物治療血液腫瘤科、遼寧省人民醫院中心實驗室等多家醫院科室曾與"上海柯萊遜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在"機構"一欄共同出現。

按照論文作者的所屬機構,北青報記者梳理出一份涵蓋了上海、廣州、重慶、南京、石家莊、太原、西安、吉林、沈陽、昆明、蘇州、常州、鄭州、汕頭等地的34家從事"免疫細胞治療"研究的醫院和實驗室,其中包括9家部隊醫院。

通過對這34家醫院的名稱進行檢索,北青報記者發現,他們都曾宣傳可進行"免疫細胞治療",其中一些醫院還設有生物診療中心。但在昨天已有不少醫院的網站無法進行訪問。

19家醫院稱暫停"免疫細胞治療"

根據這份名單上的34家醫院和實驗室,北青報記者通過電話咨詢得知,除15家無法取得聯繫或工作人員表示"不清楚"外,其餘包括廣州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肝臟腫瘤中心、第三軍醫大學腫瘤生物治療中心、沈陽軍區總醫院腫瘤科在內的19家醫院或實驗室均明確表示,以前曾開展"細胞免疫治療",但目前暫不開展。

至於暫停細胞免疫治療的原因,11家醫院的工作人員表示"不清楚"或"現在管得嚴,不能做",6家醫院的工作人員明確指出"由於接到衛計委的通知,目前暫不開展細胞免疫治療",1家醫院的工作人員表示"正在檢修設備",還有1家醫院的工作人員稱"最近實驗室太忙"。

北青報記者以患者身份向第三軍醫大學腫瘤生物治療中心的工作人員咨詢時,對方表示,"原來有做(細胞免疫治療),但現在情況比較特殊,這段時間不能做。"對於何時能夠恢複該項目,對方回複稱:"要看國家之後的政策怎麼說。"

此外,醫院工作人員在電話中提醒稱,"現在對這個東西有爭議,你自己瞭解一下。就算要做,我們這邊也要評估患者的病種、身體狀況和血液條件。"隨後,該工作人員索要記者的聯繫方式,稱以後有消息時將儘快通知到患者。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圖檔及文字檔),著作權皆屬本會所有(除另有註明者,或本會網站連結至外部之網站除外),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完整資訊>
© 2024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dustry (IBMI)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115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508號9樓 電話:(02)2655-8168 傳真:(02)2655-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