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訊息
IBMI
  醫材發展為先生技願景可期

【台灣新生報  2016-06-03  社論】

生物經濟被譽為本世紀最強大的經濟力量。五二○新內閣團隊就位之後,新政府是否在政策面加大力道扶持生技產業發展,備受國內業者期待,也吸引了國際關注。台灣經過過去這些年來的努力,已經奠定良好的利基,包括具備完整的醫療體系、訓練良好的醫師,以及還有研發設計、執行跨國臨床試驗。而藉由新政府的上台,思考如創造一個有利於生醫產業發展的投資環境,既兼顧國人健康與福祉,也為國內低迷的經濟情勢注入新的活力,此時正是時候。

根據數據顯示,二○一五年全球醫療器材市場規模高達三千五百億美元以上。

在高齡化問題持續加劇的大趨勢,且先進國家市場逐步復甦,以及新興國家快速成長下,帶動了全球醫療器材市場呈現穩健的向上成長,預估二○一七年將可成長至四○五三億美元,二○一四│二○一七年之年複合成長率達百分之六點○。台灣憑藉醫療器材產業擁有優秀的醫師群、世界領先的ICT、資通訊及半導體的成熟製程,以及精密製造產業鏈,加上政府積極培訓人才,政策及資源積極鼓勵,當可在醫材產業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基於此,台灣是應以提升醫療器材產業出口能量,創造經濟產值為先導。

另一方面,世界高齡化現象日趨嚴重,直接對各國財政與民生社會造成相當程度影響。各國政府特別是先進國家,早已開始重視高齡化與後續失能後衍生的問題,並相繼投入建立輔助科技之補助辦法與法案制度的擬定。台灣新政府一再強調要發展長照體系,與此相關的政策研擬,如提供高齡與失能者相關醫療輔具,當然也要與時俱進,為提高國人生活品質與更優質的照護能量提供更多的保障。因此,如何讓身障者的輔具和長照服務法的輔具結合,如何關注老人長期住院和臥病在床的社會問題,加強居家照護,發展綜合性服務等以供民眾選擇,是攸關發展醫療器材產業有效與否關鍵,新政府是可以透過法規及環境改變有效提振國內醫療器材產業。

其實,醫療器材產品種類何其繁多,但台灣在診斷影像類產品、醫用耗材類產品均掌握國際輸出優勢。其他如輔助器具、骨科與植入物產品,以及牙科產品,也都具有研發的潛力。台灣的生醫環境也頗適合朝向研發、創新端發展,由於這方面資金需求不若行銷那麼大,再加上台灣學研、醫療人才也非常優秀,在醫療環境如此優渥、研發人才濟濟的台灣,若能透過政府政策助力,必然會有令人期待的產出。

目前醫療器材依產品所具危險性高低,共分為一等級(ClassI,低危險性)、二等級(ClassII,中危險性),以及三等級(ClassIII,高危險性)。但有研究直指,國內的醫療器材多以(ClassI)的製造為主,亦即國內製造的醫材主流產品有八成是居家型醫療用品,以致往往只能停留在繼續代工為人作嫁,缺乏切入第二級與第三級醫療器材市場能力。然而,儘管目前國際大廠占盡技術與規模優勢,這世界也沒有任何一家廠商可一直壟斷整體市場。因此,新政府上台之後首要課題,除了要檢視國內整體法規、制度等基礎工作有無完備之外,也要針對發展生技產業排除障礙,特別是為醫療器材產業可能存在的發展隱憂,設法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與出口,則以醫療器材發展為先導的生技產業才可逐步步上正軌,為我國創造出更大的經濟產值,也才能實現發展願景。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圖檔及文字檔),著作權皆屬本會所有(除另有註明者,或本會網站連結至外部之網站除外),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完整資訊>
© 2024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dustry (IBMI)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115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508號9樓 電話:(02)2655-8168 傳真:(02)2655-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