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訊息
IBMI
  平安好醫生5億美元融資幕後:醫療O2O負“重”前行

【21世紀經濟報道  陳植   2016-06-06】

王濤並不否認,互聯網+醫療健康管理模式如何盈利,依然是一個世界性難題。所幸的是,平安好醫生處於初創期,隨著國家醫療政策的變化,不排除業務模式會做出調整。

在互聯網醫療機構紛紛通過輕資產模式謀求高成長時,平安集團旗下O2O健康醫療服務平台——平安好醫生偏偏選擇重資產的模式。

平安好醫生於2015年4月上線,其通過自建醫生團隊、搭建萬家診所等措施整合各個線下醫療資源,布局預防保健、導醫初診、預約掛號、複診隨訪、康複指導、慢病管理及用藥提醒等領域,為客戶提供一站式醫療健康管理解決方案。

這種重資產經營模式,當然不能缺少資本的參與。

近期,平安好醫生宣佈完成5億美元A輪融資。記者多方瞭解到,此次參與領投的機構是IDG資本、中建投資本旗下美元基金,中移動,香港頂尖富豪設立的私人股本投資機構等。其中,中建投投資額為1億美元。公司投後估值達到30億美元,成為繼陸金所後,又一個獨角獸(估值超10億美元)的平安互聯網板塊公司。

記者向平安好醫生人士求證融資金額,對方以商業機密為由不予置評。

“隨著A輪融資到位,未來平安好醫生將深耕互聯網+醫療健康管理生態圈的建設,加快整合線下醫療資源的步伐。”平安健康互聯網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王濤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時說。

目前平安好醫生正在積極籌備生態圈孵化基金,一期計劃由平安好醫生聯合外部投資人共同募資,戰略性投資各個垂直醫療細分領域服務供應商,包括健康大數據分析,線下醫院、私人診所、藥廠、醫療器械等企業。

王濤坦言,一個完善的、可持續的互聯網+醫療健康管理生態圈,必須滿足患者、醫生、醫療機構、藥廠、醫療器械公司、保險機構的共贏格局。為此,平安好醫生需要實現三個“管住”,一是管住“給錢方”,即通過完善醫療服務實現控費,讓保險公司與患者最大限度減少不必要的醫療開支,二是管住“入口”,即找到優秀醫生與醫療機構,為客戶提供高品質醫療健康管理服務,不斷提升客戶粘性並改變現有的就醫問診習慣;三是管住信息流,即將患者醫療信息貫穿醫療健康管理等各個環節,降低信息不對稱造成的醫患矛盾。

在王濤看來,三個管住,決定了平安好醫生的重資產經營模式。

事實上,這種經營模式也開始被不少互聯網醫療機構借鑒。此前,春雨醫生進駐中英人壽健康平台,探索醫療商業險與互聯網醫療的合作契機;阿里巴巴集團旗下阿里健康與中國太平洋保險旗下太保安聯健康保險公司開展戰略合作,開發基於互聯網的健康保險產品與服務生態圈。

在業內人士看來,同為互聯網醫療企業,平安好醫生的資產“最重”,因為平安好醫生可以憑借平安集團的資金優勢,採取自建醫生團隊、籌建萬家診所等措施整合線下醫療資源,相比而言,其他互聯網醫療企業更多依賴資源共享與合作形式,打通線上預約、線下問診治療、送藥上門、保險支付等消費閉環。

“目前,很難判斷哪種模式更有持續性與發展空間。”不少業內人士坦言。但越重的資產模式,對經營方的挑戰就越高——擺在平安好醫生面前的,是如何將所有線下醫療資源進行整合,打造成一個高效運轉的O2O醫療健康管理生態圈。

 

盈利:世界性難題

在平安好醫生誕生初期,平安高層對這個承載平安“醫療”戰略的平台提出明確的要求,一是力爭在數年內搭建互聯網健康管理生態圈,實現三網融合;二是確保平安好醫生盡早向平安集團8000多萬用戶提供良好的在線醫療服務,並在數億互聯網用戶群形成良好的口碑。

“要實現這個目標,並非易事。”王濤告訴記者。

此前阿里巴巴的工作經歷,讓他意識到,互聯網也有自己的優勝劣汰法則——第一個吃螃蟹的創新者往往能享受最低的營銷推廣成本,但跟進者面臨的營銷推廣成本就會驟增。事實上,在平安好醫生誕生前,已有春雨醫生等互聯網醫療機構搶得市場先機。

“因此,我們必須走出一條與眾不同的發展路徑。”王濤表示。

在他看來,不同於用戶對互聯網購物存在很強的價格敏感度,在看病治病環節,多數用戶最關心的“痛點”,是自己能否第一時間找到好醫生對症下藥。

為此,平安好醫生從誕生起,便投入資源構建醫療健康管理生態圈,包括提供在線健康醫療信息咨詢(圖文、電話、語音、視頻);O2O醫療服務(預約掛號、慢病管理、健康體檢、基因檢測);健康商城(OTC藥品、醫療器械、健康商品)以及保險合作(支付、控費)四大類服務。

截至目前,平安好醫生註冊用戶數達到7700萬,日咨詢峰值近25萬次。這也吸引到不少風險投資的青睞。

王濤坦言,從啓動A輪融資到資金到賬,差不多用了3個月時間。參與A輪融資的投資機構主要看好兩點,一是人口老齡化帶來的醫療健康管理產業巨大發展空間,二是平安好醫生業務模式將有助於解決各種醫患矛盾,形成良性的、可持續的發展模式。

具體而言,平安好醫生致力於塑造各方共贏的格局,比如保險公司與患者可以通過對症下藥實現控費;醫療機構可以提前知曉病人狀況,有效降低醫患矛盾;私人診所則可以通過客戶導流,獲得更多業務拓展機會;藥企與醫療器械公司則擁有全新的銷售渠道。

“但是,我們的KPI指標只有一個,就是客戶滿意度。目前醫生團隊的獎金,都是按照這個KPI指標發放的。”王濤表示。此舉也得到風險投資機構的認可,在整個融資過程,A輪投資方沒有提出其他硬指標。

在融資過程,平安好醫生對業務發展已提出明確的規劃。據記者獲得的融資材料顯示,2015年,平安好醫生通過銷售健康卡、與平安壽險合作切入企業健康管理領域等,預計實現逾3億元收入;4年後,平安好醫生力爭實現用戶數3億-5億,淨利潤3.2億元。到時無論按市盈率20-50倍核算,還是按單用戶價值200-300美元測算,平安好醫生2019年的合理估值將達到60億-150億美元。

為此,平安好醫生加快了客戶導流與業務拓展步伐,近期他們與平安私人銀行合作,為後者所有高淨值客戶創設健康賬戶,提供私人家庭醫生服務。

王濤並不否認,互聯網+醫療健康管理模式如何盈利,依然是一個世界性難題。所幸的是,平安好醫生處於初創期,隨著國家醫療政策的變化,不排除業務模式會做出調整。

“我個人覺得,隨著醫療改革與居民健康管理需求增加,未來十年中國醫療產業發展依然處於黃金期,我們有足夠的時間探索尋求最優的業務模式。”他表示。

中國版“HMO”任重道遠5億美元融資如何使用,同樣是業內關心的話題之一。

王濤表示,這筆資金將悉數投入平安好醫生的升級戰略——在業務層面,平安好醫生將持續致力於通過改善醫療供給,整合線上線下資源,推動健康大數據應用,打通保險支付閉環;在資本層面,平安好醫生將孵化大健康產業,重構互聯網醫療2.0時代的健康管理生態圈,奠定前端海量入口,後台數據處理,運營全方位醫療健康服務平台的產業格局。

具體而言,平安好醫生線上業務將通過咨詢、健康計劃、健康商城、健康社區及送藥上門五大產品,實現線上醫網、藥網、信息網三網合一,打造互聯網醫療領域最大的流量入口平台;線下業務則接入輔助診斷治療、醫藥器械、健康管理及護理等領域的垂直合作伙伴,打造平安好醫生O2O產業鏈,實現服務落地。

他直言,這背後,是平安好醫生正努力打造中國版的管理式醫療HMO(Health Maintenance Organizations)模式。

在王濤看來,美國HMO公司之所以能成功,一是利用大數據分析,能對某些醫院不合理收費進行干涉監管,二是全面收集客戶以往病歷記錄,對潛在病患對症下藥,進一步降低理賠開支,實現健康險業務與醫療業務的可持續盈利增長。

在業內人士看來,HMO模式能否在中國落地,依然面臨兩大挑戰,一是互聯網醫療公司能否通過線下醫療資源整合,真正實現醫療控費,令患者、保險公司受益同時,將更多線下醫療機構納入HMO體系,奠定行業領跑者地位;二是互聯網醫療機構如何吸引更多消費者改變以往線下就醫習慣,參與互聯網診療。

一位互聯網醫療機構負責人表示,盡管平安集團斥資數百億資金打造萬家診所,並自建龐大的醫生團隊,但要讓客戶改變傳統就醫習慣,絕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畢竟,多數患者一旦患病,腦海里第一個念頭,就是前往醫院找醫生面對面就診。

“我們的想法,是將客戶先引進來,讓他們獲得良好的醫療服務體驗,逐步改變醫療就診習慣。”王濤解釋說。

在他看來,無論互聯網醫療模式如何創新,始終遵循一個法則——“得醫生者得天下”,只有建設足夠好的醫生團隊與外部名醫資源,就能吸引到足夠多用戶青睞。目前,平安好醫生1600多名員工里,醫生團隊占比逾50%。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圖檔及文字檔),著作權皆屬本會所有(除另有註明者,或本會網站連結至外部之網站除外),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完整資訊>
© 2024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dustry (IBMI)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115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508號9樓 電話:(02)2655-8168 傳真:(02)2655-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