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訊息
IBMI
  中國醫療器材「進口替代」成趨勢

資料來源: https://news.sina.com.tw/article/20160712/17847723.html

在高階醫療器材領域,90%的市場佔有率長期被外資企業壟斷,國產企業大多隻能徘徊在中低端市場爭食。這一局面正在逐漸被打破。7月8日-9日,由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中國醫藥物資協會、中國醫藥新聞信息協會聯合主辦的2016康德萊·第九屆中國(國際)醫用耗材大會(MCC 2016)暨中國醫療器材合作論壇在珠海開幕。中國醫保商會副會長許銘表示,醫療器材行業「進口替代」是大勢所趨,中國國產企業機會多過挑戰,未來市場發展前景廣闊。

「GPS」長期壟斷高端市場

據中國國家食藥監局統計,截至2015年11月底,中國大陸全國醫療器材企業共有14151家,仍存在小而散的特點。中醫醫保商會副會長許銘介紹,目前真正上規模、產值達到2000萬元以上的醫療器材企業佔比不到20%。醫療器材細分為43個門類上萬個品種。從高端的醫療診斷設備市場來看,尤其是一二線城市的三甲醫院內,外資所佔的比例非常之高。全國的高端醫療診斷設備,外資佔了90%以上的佔有率。雖然目前有上海聯影、深圳邁瑞等中國的後起之秀正在不斷趕超,從市場佔有率來看,跟通用、飛利浦、西門子等外資企業相比,仍有很大差距。而在高質耗材方面,例如支架等,三資企業包括外資的競爭力還是非常明顯。「中國醫療器材企業主要集中在利潤偏低的低質耗材領域。」

近年來,為破除「GPS」(通用電氣、飛利浦和西門子)外資醫療器材企業在中國市場獨佔鰲頭的局面,大陸多個部門釋放了加快醫療器材國產化進程的信號。資料顯示,去年6月初,中國國家衛計委發佈《國家衛生計生委關於控制公立醫院規模過快擴張的緊急通知》,要求對部分醫院單位規模過大,追求床位規模、競相購置大型設備包括進口大型醫療器材等的問題進行遏制。去年8月,國家衛計委表態,將「重點推動三甲醫院應用國產醫療設備」。今年以來地方也加入釋放政策利好行業,湖北荊州市中心醫院與國產器材龍頭深圳邁瑞醫療等簽訂合作協議。四川瀘州未來五年的衛生規劃也提出,到2020年,瀘州市醫療機構的國產大型醫用設備所佔比重須達到配置總數的40%。中國國家衛計委近日出台的醫院控費目標要求全國醫療費用增長幅度從20%降到2017年的10%以下,其中措施之一便是優先採購國產高值耗材。

許銘認為,從整個行業來看,無論是高端的醫療器材設備,還是中小型的診療設備、高質耗材、低質耗材、輔料,「進口替代」是大勢所趨。從政策層面,政府鼓勵在地方招標中首選國產設備;從市場行為來看,隨著企業競爭力的提升,國產企業已經在局部可以實現進口替代。「雖然每個子行業的情況不同,進口替代的發展程度也不一樣,但行業大趨勢不可更改。」

中國醫療器材企業初露鋒芒

市場統計顯示,在高端醫療診斷設備領域,平均超過90%的市場佔有率被進口廠商佔據。以2013年的MR市場為例,進口設備佔據了85%的江山,而CT市場,國產設備只佔8%,MI市場則全部為進口設備。上海聯影醫療科技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繆宏指出,中國先進醫療設備行業發展不好,主要原因一是缺乏自主創新意識,絕大多數企業僅滿足在低端市場分一杯羹;二是整體小散弱,沒有形成集約化發展模式,缺乏龍頭企業;三是有產品沒品牌,產品質量、性能、設計、工藝、服務等方面全方位落後。

深圳中科天悅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霍雲鵬指出,醫療器材國產化要從源頭創新,不能重蹈電子行業走的彎路。「醫療器材行業必須面對缺乏核心技術的基礎的現狀,從源頭上解決醫療器材國產化問題。目前高端醫療器材核心設備損壞,要寄到美國維修,周期長達3-6個月,設備性能、信息安全、軟體升級、售後等都掌握在外資企業手中,如果不用舉國之力集中優勢兵力進行戰略性的核心技術投入,僅靠市場很難實現國產化進程。」此外,霍雲鵬也指出,中國企業雖然產品可以做到國際一流,從售後服務速度、性價比方面也佔優,但缺乏品牌管理,醫院也會擔心購買產品后企業是否能持續維護更新設備。

中國醫保商會副會長、深圳邁瑞生物醫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常務副總裁王建新也在大會上指出,醫療企業的研發技術大多來自國外公司,中國企業的創新基本處於跟隨的狀態,「什麼時候醫療器材創新能趕超國外,是我們的理想和目標」。

不過,儘管挑戰多多,近些年來市場格局已經開始發生變化,國產廠商開始初露鋒芒。繆宏介紹,2014年MR市場的國產設備佔到22%,2015年,國產設備市場佔有率上升到44%。而在CT市場,2014年時,國產設備只佔9%,2015年,市場佔有率上升到28%。在MI市場,2015年國產設備也開始佔據到22%的市佔率。繆宏指出,互聯網+大數據將為行業拓展包括醫療雲、第三方精準診斷醫學中心等在內的更多元的業務模式醫療,行業與企業間的跨界合作創新將空前繁榮,如影像診斷與檢驗、病理、基因技術的跨界合作,高端醫療設備行業與通訊行業、消費電子行業、保險業的跨界合作。隨著健康中國戰略的實施,在政策利好和企業勢能積累下,中國將誕生世界級的醫療設備公司。

未來醫療器材市場前景廣闊

許銘在開幕致辭中表示,醫療器材行業有三個特質,即質量為上、高度監管、創新驅動,是體現一個國家綜合國力水平的重要標準之一。目前,中國不斷增長的醫療需求為行業創造了持續的發展動力,中國醫用耗材已經進入增速換擋、結構優化的新常態,產品檔次與質量逐漸獲得國際市場認可並從低附加值向中高附加值結構轉變,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新理念成為企業新時期所追逐的目標。

近些年,醫療器材行業發展迅速。許銘介紹,2015年,整個醫療器材主營業務的成長達到將近11%,包括醫療設備、器材、衛生材料和醫學用品,高於整個醫藥行業主營業務9%的增速。而從市場需求來看,目前對於醫療器材產品的中國需求在不斷增加,但能滿足這些需求的供應能力相對不足。

「如果把中國的醫療器材和設備放到全球市場來看,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中小型醫療器材和設備的生產國,特別是我們的小型器材,如彩超、B超、血糖儀、紗布、繃帶等,我們的產能在全球都是非常高的。」許銘介紹,2015年,中國整個醫療器材和設備的出口達到212億美元,成長了將近6%,遠高於整體醫藥行業的出口增速。「從出口來看,越來越多的中國產品走出去,特別是到非規範市場如亞洲、非洲、拉丁美洲,不過,整體來說,我們的醫療器材的國際競爭力與先進水平相比還是有相當多的差距。」

《2015中國醫療器材行業發展藍皮書》顯示,中國醫療設備行業市場潛力巨大。2015年全國醫療器材銷售規模約3080億元,15年間成長約18倍。2015年的藥械消費比為1:0.33,遠低於1:0.7的世界平均水平,更低於發達國家的1.02:1的水平。

許銘介紹,中國人平均一年花在醫療器材方面的費用不到7美元,國外是100美元。從藥械消費比來看,中國只有發達國家的五分之一。「這個市場的發展前景很廣闊,市場也遠遠沒有飽和。我看好醫療器材這個行業,儘管有很多困難,但機會遠多於挑戰。」

醫療設備的國產化將會進一步降低醫院在購買醫療設備方面的支出成本,對推動下一步醫改,也會注入新的活力。不過,許銘指出,醫療器材國產化之路挑戰也很多。無論是從診斷還是治療方面來說,國外設備更為可靠和穩定,作為醫生來說,也存在長期使用的習慣問題。在大中型醫療診斷設備方面,過度依賴進口產品的局面,還需要相當長的時日才會改變。「中國國產企業要注重創新,加大研發,加強售後服務,最終能不能實現進口替代的目的,還要靠市場來驗證。」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圖檔及文字檔),著作權皆屬本會所有(除另有註明者,或本會網站連結至外部之網站除外),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完整資訊>
© 2024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dustry (IBMI)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115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508號9樓 電話:(02)2655-8168 傳真:(02)2655-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