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訊息
IBMI
  北京深耕生物醫藥產業 到2017年,有望成為支柱產業

【中國經濟時報  2016-07-12  記者王彩娜】

中國骨科手術機器人已完成2000余例手術、中國國產可折疊人工晶體實現進口替代、中國首個3D列印人工髖關節成功上市、中國第一支長效胰島素類似物已自主研發投產……日前,《北京技術創新行動計劃(2014-2017)》在生物醫藥產業跨越發展專項中的一系列成果發佈,現場驚嘆聲連連。

2014年,北京市政府發佈實施《北京技術創新行動計劃(2014-2017)》,“生物醫藥產業跨越發展”專項列入行動計劃確定的12個重大專項之中。經過兩年多的建設和發展,目前,北京市生物醫藥產業已形成生命科學與健康醫學前沿技術、生物醫藥產業、臨床研究三位一體的整體科技布局。以臨床需求為牽引,以前沿技術為支撐,建設和完善北京生物醫藥產業創新體系。到2017年,生物醫藥產業力爭成為支柱產業。

據北京市科委發佈的最新數據顯示,北京醫藥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在“十二五”末期達到1300億元左右,年均增速16%,成為北京新增的千億元級產業。醫藥工業利潤總額保持全國前五,銷售利潤始終位居全國第一。預計在“十三五”期間,北京醫藥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將達到1500億元以上。

從生物醫藥產業空間布局來看,北京初步形成了“一南一北、各具特色”的生物醫藥產業空間布局,“南”包括以亦莊和大興生物醫藥基地為核心的高端產業基地,“北”包括以中關村生命科學園為核心的研發創新中心。

北京市生物產業的迅猛發展離不開政府相關部門“扶上馬,送一程”。北京市科委副主任鄭煥敏認為,影響生物醫藥企業發展的關鍵“痛點”有五個,即資金、空間、技術、政策、研發服務。為解決生物醫藥小微企業貸款難的問題,北京市科委會同金融管理部門、商業銀行、擔保機構等實施“生物醫藥產業金融激勵試點方案”,採取貸款風險補償、貸款風險備償等方式,“十二五”期間,引導20家商業金融機構累計為247家企業發放貸款近200億元。

為實現高端人才的聚集,北京市開展“G20工程人才行動”,“外引”海外領軍人才,“內聯”本土高端人才,“培育”應用型人才。截至“十二五”末,北京已有42位生物醫藥領域企業家入選“千人計劃”;101位生物醫藥領域專家入選“海聚工程”。

與此同時,北京市科委會同市經信委、中關村管委、市投促局、市食藥局、市衛計委等部門形成聯動機制,在醫保目錄、藥品定價、招標採購和註冊審批等方面協同推進,加速生物醫藥創新品種上市。

鄭煥敏指出,“十三五”期間,北京市科委將結合國內外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趨勢和前沿熱點,從“聚焦企業創新主體,形成工作抓手;加強創新培育力度,加快高端產出;完善技術服務平台,支撐創新創業;加強京津冀產業合作,促進協同發展;推動政策先行先試,加強制度創新”等五個方面提出重點工作,聚焦並布局產業轉型升級和高精尖發展。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圖檔及文字檔),著作權皆屬本會所有(除另有註明者,或本會網站連結至外部之網站除外),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完整資訊>
© 2024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dustry (IBMI)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115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508號9樓 電話:(02)2655-8168 傳真:(02)2655-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