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訊息
IBMI
  中國貝達藥業內外交逼 難保大陸明星藥市場地位

【北京商報  2017-02-07  記者劉宇、郭秀娟】

關鍵人物離職

貝達藥業兩位高管離職引發業內多方猜測。貝達藥業發佈公告指出,公司原副總裁兼銷售總監沈海蛟辭去副總裁職務,胡邵京辭去首席化學家職務。辭職後,二人均不再擔任公司其他職務。

據瞭解,沈海蛟為貝達藥業副總裁兼銷售總監,主要負責公司產品在中國的銷售,在這之前曾先後在GSK、羅氏擔任過銷售經理、銷售總監、BU總監。胡邵京是貝達藥業首席化學家,在貝達藥業主要為主持新藥研發和知識產權部工作,在腫瘤、肥胖和糖尿病、中樞神經以及抗炎新藥研發有十多年經驗。

作為製藥企業最重要的兩個部門,研發和銷售的兩位高管在公司上市3個月後同時辭職,這一消息瞬間引發多方猜測。有分析認為,二人對公司未來不看好,在公司發展戰略等方向存在分歧。

貝達藥業的創始團隊各司其職支撐企業關鍵環節。丁列明擔任貝達藥業董事長;總裁王印祥兼任首席科學家,負責研發工作;原副董事長張曉東則在美國幫助對接國際上的合作和項目。不過,目前創始團隊精力有所分散,張曉東逐步退出貝達的研發和經營業務;王印祥擔任北京加科思新藥研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加科思”)董事長後,一部分工作重心放在加科思。而此次兩位高管離職加劇了對貝達藥業核心團隊不穩定的猜測。

競品層出不窮

或許是對沖高管離職造成的負面影響,發佈高管辭職公告的同時,貝達藥業同時發佈埃克替尼進入各地醫保情況的公告。公告顯示,該公司主要產品埃克替尼截至2017年1月26日已經進入了中國26個省市自治區的醫保支付目錄。進入醫保目錄將有利於產品銷售,業界分析認為,這則公告或是對“沈海蛟離職會摧毀公司銷售管道”猜測的回應。

不過,貝達藥業的業績報表顯示,2016年該公司業績變動幅度為-10%-10%,進入醫保支付目錄似乎並沒有為埃克替尼帶來實質性利多。

埃克替尼是貝達藥業主要收入來源。據2016年5月貝達藥業發佈的公開說明書顯示,該公司98%的營收來自埃克替尼。貝達藥業表示,未來三年,埃克替尼都將是公司主要的收入來源。

一品獨大,抗風險能力勢必會成為資本市場對該公司的擔憂所在。據瞭解,埃克替尼的主要競品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在中國的專利已經到期,根據CFDA公開信息顯示,截至2016年8月31日,國內已有25家公司在申請吉非替尼的仿製、28家公司在申請厄洛替尼的仿製。

另外,齊魯製藥的吉非替尼已經上市,層出不窮的競品會對貝達藥業埃克替尼的市場造成威脅。

市場占有率稀釋

盡管埃克替尼進入醫保支付目錄能夠為貝達藥業提供銷售管道,但不可否認的是,貝達業績並不景氣,貝達藥業急需下一款類似埃克替尼的產品出現。

資料顯示,貝達藥業目前共有22個在研項目,其中1.1類新藥5個,3個都是抗腫瘤藥,除1個已經獲得臨床試驗批件之外,其餘4個都處於臨床前研究階段。新藥研發周期漫長,有分析報告稱,貝達藥業2020年之前不會有1、2類新藥上市,2017-2019年頂多有一些3、4類仿製藥上市。而這也意味著,未來三年貝達藥業營收基本全靠埃克替尼。

在此情況下,兩位高管離職對於貝達藥業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沈海蛟直接負責貝達藥業銷售管道的建設,胡邵京作為公司首席化學家,帶領多項科研項目,離職後可能會導致大量項目落後。

業界人士分析,短期內貝達藥業有重磅新藥出來的可能性較低,除非收購或併購。而創始團隊的人才流失,或對研發進步有一定影響。另外,埃克替尼競品層出不窮或許會將貝達藥業的市場進行分割。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圖檔及文字檔),著作權皆屬本會所有(除另有註明者,或本會網站連結至外部之網站除外),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完整資訊>
© 2024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dustry (IBMI)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115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508號9樓 電話:(02)2655-8168 傳真:(02)2655-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