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訊息
IBMI
  觀點評論/台灣衛生醫療有45名那麼差嗎?

【蘋果日報  2017-06-03  前衛生署署長楊志良教授】

國際著名醫學期刊《刺胳針》(Lancet)最近一期對世界各國從1990到2015年的衛生醫療水準做了評比,台灣一向以衛生醫療水準自豪,卻僅排名45,遠遠落後日本的11、南韓的23,自然感覺臉上無光,但迄今未見到對此結果的深入探討,殊為可惜。

該研究將當前醫藥衛生可大幅避免的32種疾病,如百日咳、破傷風、肺結核、子宮頸癌、乳癌、新生兒死亡及與生產有關的死亡(孕產婦死亡)等,每10萬人標準化死亡率(如果某國人口結構年齡偏高,粗死亡率必然高,所以要調整),最優的為100,例如台灣的白喉、百日咳,近乎100;孕產婦死亡因為有全民健保,婦女都得到免費的產前檢查及接生,因此優於尚未完成全民健保的美國(95對82);嬰兒死亡也是如此(73對69)。
但該文並非單對已罹病者(如洗腎病人)治療的水準,而是該國腎臟病死亡的水準,因此生病的人少,又治療得好,分數才會高,台灣腎臟病人(洗腎)多,雖治療水準不錯,但總死亡高,因此分數甚低,為50分。

台灣預防保健落後

該研究將全部國家依社會經濟發展的水準,分為A、B、C三組,台灣為A組的第45名,然而想像中台灣不該那麼差。沒錯,台灣排名應在美國(35名)之前,因為該研究引用了錯誤的資料,例如台灣子宮頸癌標準化死亡率在1991年為10萬分之10.9,然而在全面推動子宮頸癌篩檢後大幅下降,現在甚難發現2、3期患者,通常為零期,至多為1期,死亡率折半為5左右,至少應有70-80分,而非68分(美國為77分)。子宮癌也是如此。台灣子宮頸癌篩檢率為56%,比OECD國家平均略低,尚高於韓國、義大利,5年存活率為73.1%,高於OECD平均的64.6%,加以台灣麻疹的預防接種率一向近100%,也幾無個案,應為100分,而非80分(美國100分),只要調整這3項,台灣就在美國之上。
雖然台灣並非45名那麼差,但值得檢討之處卻十分嚴峻,例如肺結核防治不如歐美(台78分、美97分),就是因為台灣太重視醫療,預防保健落後,因此臨床醫療(如洗腎)水準再怎麼提升,改善效果都有限。2017年,用於預防保健的預算不過76.9億元(包含國健局26.4億元、疾病管制局50.5億元),跟健保的6000億元根本不能相比。
加上台灣衛生醫療的費用都在健保,預防保健均由公務預算支應,但台灣稅收嚴重不足,只佔GDP的12%,是美、日、韓的一半,若依韓國的比率,少抽了1兆元的稅。因此在一、二代健保,我們都強烈主張低成本、高效益的預防保健應納入全民健保,因為我們是「健康保險」,而非「醫療保險」。然而修法期間,有若干立委強烈反對。未來三代健保,除了家戶總所得,預防保健也應納入醫療給付,才是重點中的重點。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圖檔及文字檔),著作權皆屬本會所有(除另有註明者,或本會網站連結至外部之網站除外),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完整資訊>
© 2024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dustry (IBMI)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115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508號9樓 電話:(02)2655-8168 傳真:(02)2655-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