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訊息
IBMI
  香港中大ALK陽性肺腺癌研究證實 二線標靶藥療效佳

【中央日報  2017-06-13  香港中文大學】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領導的國際研究證實,一種新標靶治療能將晚期ALK陽性肺腺癌患者的無惡化存活期(中位數)延長兩倍以上,同時可預防癌細胞轉移至腦部。根據美國癌症協會,ALK基因會產生一種蛋白質,有助癌細胞的生長和傳播。此項研究將為ALK陽性肺腺癌的治療訂立全新之國際標準。相關研究結果剛於2017年6月7日在國際頂尖醫學期刊《新英倫醫學雜誌》(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刊登,同日亦於2017美國臨床腫瘤學會周年會議中向全球的腫瘤學者發表。

新標靶治療較標準療法能延長無惡化期多15個月

肺癌是全球最多人罹患的癌症,每年約有160萬人死於此病。在本港,肺癌更是頭號癌症殺手,每年有逾4,000宗新症。肺癌患者中,接近八成為「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當中有百分之五屬ALK陽性個案。「Crizotinib」是現時治療ALK陽性肺腺癌的一線標準療法,但當病人開始呈抗藥性後,醫生會考慮使用「Alectinib」以緩解患者病情。Alectinib是較具效力的新一代 ALK抑制劑。此項為全球首個大型國際性研究比較這兩種標靶治療的功效。

中大醫學院腫瘤學系系主任兼李樹芬醫學基金腫瘤學教授莫樹錦教授解釋:「大多數患者於治療初期都對Crizotinib有良好反應,但腫瘤通常在12個月內再度生長。此外,由於血液和腦細胞之間有天然的血腦障壁(Blood-Brain Barrier)阻隔毒性物質(包括化療及標靶藥)進入腦部,以保護中樞神經系統,因此與許多肺癌治療藥物一樣,Crizotinib未能有效阻止癌細胞轉移至腦部。」

莫教授領導的國際研究團隊,於2014至2016年間將來自29個國家共303名從未接受治療的ALK陽性肺腺癌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同期分別接受Alectinib及Crizotinib。結果發現病人接受Alectinib後,無惡化存活期(中位數)超過25.7個月,是現時標準治療(約10.4個月)的兩倍多;此外,Alectinib的12個月無事故存活率為70%,Crizotinib則為50%。新療法的副作用亦較低,能大大紓緩癌病徵狀及患者不適,顯著提升患者的生活質素。

新治療特別有效控制及預防腦轉移

研究團隊更證實新標靶治療比目前的標準治療有更強穿透性,能進入患者腦部以殺死癌細胞,因此較目前的標準治療更有效防止腫瘤擴散至腦部的,成效增加超過七成。

莫教授形容是次研究結果非常重要及令人鼓舞:「此研究證明治療ALK陽性肺腺癌的二線療法較現時的一線治療表現更卓越,表示以Alectinib為一線治療方案可以成為新的標準,相信有助患者活得更長和更好。」

此項發現是莫教授繼2014年證實標靶治療較傳統化療更有效治療晚期ALK肺癌患者後,在肺癌治療研究上的又一重大突破。他另外又於2009年確立EGFR基因病變的一線治療方案,並於2016年提倡相關的嶄新治療模式。基於以上肺癌研究的重大突破,醫學界可透過了解肺癌的基因圖譜,針對不同的基因變異為病人度身訂造治療方案,進一步實踐「個人化治療」(Personalized Medicine)的理念,幫助肺癌患者活得更好和更長時間。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圖檔及文字檔),著作權皆屬本會所有(除另有註明者,或本會網站連結至外部之網站除外),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完整資訊>
© 2024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dustry (IBMI)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115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508號9樓 電話:(02)2655-8168 傳真:(02)2655-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