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訊息
IBMI
  禮來“瘦身”關閉中國研發中心 藥企外包型研發或成新趨勢

【21世紀經濟報導(中國)  2017-09-11】

禮來“瘦身”

2017年9月7日晚間,禮來公佈了一項全球“瘦身”計劃。禮來全球約 3500 個工作崗位將受到影響,其中通過美國自願提前退休計劃選擇退休的員工將占到全球裁減職位的大多數。

禮來表示,將位於愛荷華州拉奇伍德的一處動物保健產品工廠搬到同州內的道奇堡工廠,關閉在新澤西州布里奇沃特的一處研發辦公室以及位於中國上海的禮來中國研發中心。

對此,禮來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戴文睿表示,通過這些措施,禮來全球業務架構將變得更加精簡靈活,有助於加快公司實現收入增長,提高運營利潤率,保持產品線上的新藥儲備。據瞭解,在過去四年裡,禮來推出了八款新藥,到明年年底前還有可能推出兩款新藥。

從全球範圍來看,特別是最近十年,新藥的平均研發成本不斷上漲,一種藥物進入Ⅰ期臨床通常需要經過10年以上的篩選和評估,且前期投入巨大,但仍只有約8%的新藥能順利進入藥品市場。

禮來預計,這些措施預計為公司每年節省約5 億美元的成本,2018年運營支出占收入的比例下降到49%甚至更低。其中,每年節約成本的一半將用於改善公司成本結構,另一半用於業務投資,包括推出新產品和對新適用症和產品線擴大開展臨床研究等。

實際上,禮來優化運營的消息9月7日下午就在發酵,因為涉及關閉禮來中國研發中心。

資料顯示,禮來中國研發中心位於上海,於2012年5月31日成立,當時是作為禮來的新的糖尿病研發中心。這一研發中心的人員有200人左右。禮來中國官網資料顯示,這是禮來製藥在亞太地區設立的首家研發中心,也是禮來研發戰略投資的重要組成部分。

無獨有偶的是,在剛過去的8月份,GSK爆出將在11月底之前關閉位於上海張江的神經疾病研發中心。作為聚焦研發戰略的一部分,GSK將縮小全球神經科學領域的研發活動範圍,包括終止一些研發項目。

對此,王昕認為,一般跨國藥企做出調整是基於其全球業務考量。元禾原點合伙人趙群認為,GSK和禮來在華研發中心的相繼關閉,會讓一大批受過專業訓練、擁有良好專業背景的資深人士走向社會,充實壯大中國正在高速發展的新藥研發企業。

據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消息,截止到今年8月,累計416家外資研發中心落戶上海。其中,投資1000萬美元以上的外資研發中心有120家,從事相關研發的人員超過4萬人。

外向型研發策略

對於禮來將關閉位於上海張江的早期臨床研究實驗室,禮來中國總經理賀安德稱,未來在華研發活動的重心將轉到更多通過中國本土合作和合作伙伴關係來推動早期和臨床領域研究上來。

據瞭解,禮來通過禮來亞洲風險投資基金,在中國已經投資近10億美元,幫助處於中國藥物創新前沿的本土機構發現和開發新型藥物。禮來投資的公司中有7家位於上海,還有其他各地的信達生物製藥、三生製藥和貝達藥業等。

如2015年10月12日,信達生物與禮來達成三個腫瘤免疫治療雙特異性抗體藥物的全球開發合作協議,付款總金額超過10億美元。據悉,三個抗體均使用來自於信達生物自主研發的PD-1單株抗體,是目前最有前景的新型雙特異性腫瘤免疫治療抗體。

2017年3月,禮來與和記黃埔醫藥共同宣佈了針對晚期結直腸癌患者的呋喹替尼的III期關鍵註冊臨床試驗“FRESCO”取得成功。和記黃埔已向CFDA(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遞交呋喹替尼的新藥上市申請,並進入了優先審批名單。

對此,金毅表示,現在全球藥物研發的趨勢是越來越從“內向型研發”向“外向型、協作研發”轉變,藥企在基礎和早期研究領域會越來越多和外部機構協作進行,而不是完全內部進行。

有業界人士指出,近十年全球上市的重磅新藥有一半是跨國藥企從小型研發公司買來的,例如Sovaldi、Humira、Opivo等。因此保留需要較大人力資源的臨床開發環節,把高風險的早期研發環節剝離外包,充分發揮小研發公司高效低成本的優勢。

與此同時,金毅還指出,中國市場及研發政策在改變,使得跨國藥企也在不斷調整戰略。中國已經是全球第二大藥物市場,估計國家近期藥物註冊的新政將加快創新藥物進入中國的時間,對臨床機構從審批制變為備案制,MAH制度的實施,國家醫保藥物談判的實質性推進等。

為此,跨國藥企裁減中國研發中心其實是換個思路做研發:從自行研發一切轉向與外部共同研發。國內藥企如恒瑞醫藥、綠葉集團、正大天晴等又成功將在研新藥轉讓給跨國藥企,這也是中國本土研發實力提升後倒逼跨國藥企研發策略改變。

而新藥研發所面臨的巨大投入和研發風險,也促使大多數製藥公司部分或全部委託專業的CRO企業來完成新藥的研發流程的部分或全部環節。於製藥公司而言,這樣更專業、更有效、更易得結果、更易成功和降低成本。

“2015年政府取消藥品政府定價,原研藥單獨定價權取消,藥品實際交易價格主要由市場決定,這意味著原研藥巨額盈利不再,導致了跨國藥企的利潤大幅下滑。為了降低成本、提升效率,跨國藥企在華的戰略其實是逐漸轉向研發外包,這樣將推動國內CRO市場的快速成長。”王昕表示。

根據沙利文的預測,中國CRO市場2020年銷售額將超過950億元,未來五年CRO行業繼續保持高速成長態勢。在王昕看來,隨著仿製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的積極推動,CFDA優化了新藥的市場准入和價格保護措施,都將積極推動中國國內CRO市場的茁壯發展。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圖檔及文字檔),著作權皆屬本會所有(除另有註明者,或本會網站連結至外部之網站除外),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完整資訊>
© 2024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dustry (IBMI)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115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508號9樓 電話:(02)2655-8168 傳真:(02)2655-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