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訊息
IBMI
  《觀念平台》讓醫療服務 成為生技產業新動能

【工商時報  2017-09-13  李鍾熙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

在網路、資訊及AI等新科技的推動下,「服務」是帶動新經濟、新價值的動力。但台灣在推動生技產業時,卻仍然停留在「產品」的傳統概念,例如藥品、醫療器材等產品,醫療服務依目前法規卻只限於醫療機構等財團法人才能進行,這樣的限制讓台灣在生技產業的發展喪失了很多機會。

事實上,醫療服務的範圍很廣,並不是什麼都要在醫療機構才能提供服務,例如醫學檢驗、長期照護、血液透析等項目,都可以由產業去執行。在歐美等許多先進國家,這些服務就是由企業在政府的規範下去提供,不但能借重產業界的專業及資源,也同時培育出很多結合新科技的高效率生醫產業。

就以醫療檢驗為例,許多全球性的公司如QUEST DIAGNOSTICS, LABCORP…等,都是員工數萬人、營業額數十億美元的醫療檢驗診斷公司;又如在精準醫療方面的 FOUNDATION MEDICINE,運用最先進的基因分析技術,引領全球最新的癌症檢測及治療。

但是在台灣目前的法規下,醫療檢驗只能在醫療機構如醫院、病理中心、或由醫檢師個人登記的醫學檢驗所進行。這些醫療機構必需非營利、不能是公司、無法被投資、不能進入國際市場,因此不論研究做得多好,只能發表論文及服務當地居民,卻永遠不能成為具規模及競爭力的國際企業,無法對台灣的經濟帶來重要貢獻。

尤其是「精準醫療」所必需的各種基因定序及檢驗分析技術日新月異,且非常複雜,也需要投入很大的資金及設備,如果以目前法規僅限於醫療機構可以提供,則往往不但技術跟不上,檢驗分析服務也難以普及化,我們更失去了一個發展精準醫療基困檢測產業的大好機會。

再以「長期照護」來說,政府已經決定未來將投入大量稅收資源去推動,但是在照護服務的提供方面,卻限制在醫療機構和財團法人,僅開放很小一部份可由企業參與。這不僅未來在長照效率、品質、及能否永續等方面令人擔心,也失去了讓民間企業參與,蓄積能量、進入國際市場,進而發展新興生醫產業的好機會。

此外,「遠距醫療」也是一樣,在許多先進國家,網路、資訊及行動技術,已經進入了醫療服務的提供,也大幅提升了服務效率和模式創新,但目前在台灣卻受限於法規限制尚無法進行。我們有高水準的醫療,先進的資訊網路建設,最完整的健保資料,卻無法發展成為新產業,十分可惜。

最近大陸為了提升醫療水準及普及化,除了核心醫療服務之外,大幅開放了許多項目由產業界參與。三年前,大陸開放了獨立醫療檢驗機構,短短三年,已有超過兩百家生醫公司提供先進的精準醫療檢測,也吸引了上百億人民幣的生技基金投資。

上個月大陸除了原已開放的醫學檢驗、病理診斷及血液透析等項目外,又再開放了康復醫療、護理、消毒供應、中小型眼科、健康體檢等五類獨立醫療服務,讓民間產業參與,可以看出變革速度之快。如果政府能修改法規,將部份醫療服務如:醫療檢驗診斷、長期照護、健康檢查等項目,開放給民間企業參與,必能提升服務效率及品質,加速服務普及化,並帶動台灣生醫產業的發展。

總之,醫療照護服務適度的產業化,不僅可以提升醫療照護服務的效率、品質及持續性,也可以結合新科技,發展我國生技產業,帶動新經濟,是政府不必花錢,只要修改遊戲規則,就可以快速推動生技產業的良策。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圖檔及文字檔),著作權皆屬本會所有(除另有註明者,或本會網站連結至外部之網站除外),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完整資訊>
© 2024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dustry (IBMI)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115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508號9樓 電話:(02)2655-8168 傳真:(02)2655-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