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訊息
IBMI
  大陸上海張江實驗室昨揭牌 拚2030年躋身世界一流實驗室行列

【文匯報(上海)  2017-09-27】

籌劃已久的張江實驗室昨天正式揭牌。這是上海市政府與中國科學院面向全球科技創新發展態勢,共同作出的一項重大部署。從揭牌儀式現場獲悉,張江實驗室已初步確定兩個階段的總體目標:到2020年,基本形成國家實驗室科學高效的管理體制,並在主要研究方向上集聚起一批世界一流人才隊伍,取得一批突破性成果;到2030年,將努力躋身世界一流國家實驗室行列。

“1+2+1”布局,瞄準國家戰略

素有“中國硅谷”“中國藥穀”之稱的張江,是一片創新生態的完善之地。同時,它又是國內重大科學基礎設施最多、最為先進的地區之一,第三代同步輻射裝置“上海光源”、全球生命科學領域首個綜合性大型設施蛋白質設施等一批國際領先的大科學裝置,已在這裡建成並投入使用。

未來,張江實驗室將進行怎樣的“實驗”? 在昨天的揭牌儀式上,有關負責人透露,張江實驗室建設初期,擬採取“1+2+1”布局,第一個“1”是指光子科學大科學設施群及其相關的基礎研究;“2”則是指生命科學和資訊技術兩大攻關方向,將聚焦幹細胞、人類表型組、再生醫學、積體電路、互聯網,以及人工智能等領域;第二個“1”是指生命科學和信息技術交叉方向———類腦智能。

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白春禮表示,要充分發揮中國科學院在生命科學、物質科學等領域已有優勢,積極布局光子科技、能源科技、類腦智能、電腦科學等前沿交叉學科研究,搶佔科技戰略制高點,實現顛覆性集群式突破。

據悉,張江實驗室還將積極爭取腦與類腦國家重大專項落戶張江,啓動硬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器等項目預研。

穩定支持與競爭經費結合,探索體制創新

創新科研管理體制,張江實驗室是中國國家深化體制機制改革的重要載體。

白春禮說,中國國家實驗室建設關鍵在體制創新,體制機制創新的關鍵在於要符合科技創新規律,最大限度調動所有創新要素的積極性。

根據中國國家實驗室的要求,張江實驗室將更加強調目標導向,大協同、大投入、高度自主。據介紹,張江實驗室將建立較高的穩定資助和競爭性資助相結合的財政科研投入機制,實行全聘和雙聘相結合的人事聘用制度,自主選聘研究負責人。同時,通過大科學裝置開放和人才流動,與科研機構、大學、企業開展廣泛合作,形成大協同的創新網絡。

目前,張江實驗室初定的總體目標分成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到2020年,基本形成國家實驗室科學高效的管理體制,人員規模達到2000人左右,在主要研究方向上聚集起一批世界一流的人才隊伍,在光子科學、生命科學、資訊技術領域取得一批突破性的成果;第二階段,到2030年,努力躋身世界一流國家實驗室行列,發展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種類最全、綜合能力最強的光子大科學設施集聚地,湧現一批標誌性的原創性成果,解決一批國家急需解決的戰略瓶頸問題。在新中國成立百年之際,為我國建設成為世界科技強國,和上海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匯聚一流人才,成為世界傑出智慧集聚地

張江實驗室把大科學設施群作為實驗室的基礎,一方面是因為重大科學基礎設施是探索未知世界、發現自然規律、推助重大科技突破、助力國計民生的國之重器。另一方面,大科學設施能夠吸引全世界優秀科學家到這裡開展合作研究,使之成為世界傑出智慧的集聚地、解決重大科學問題的搖籃。

白春禮指出,人才是科技創新最核心、最基礎、最具決定性意義的資源。當前,人才競爭呈現出高端化、全球化、集群化態勢,人才競爭的激烈程度與日俱增。張江實驗室尤其要吸引、培育能改變領域國際格局的戰略科學家和能實現顛覆性創新的高端人才,為實驗室建設發展提供根本保障。

為此,張江實驗室將在科學領域面向全球不拘一格吸引和選拔高端人才,組建高水平科研團隊和專業管理團隊,同時發揮好現有各種人才隊伍的作用。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圖檔及文字檔),著作權皆屬本會所有(除另有註明者,或本會網站連結至外部之網站除外),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完整資訊>
© 2024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dustry (IBMI)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115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508號9樓 電話:(02)2655-8168 傳真:(02)2655-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