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訊息
IBMI
  健保署研擬分級醫療 醫學中心、區域醫院 健保給付門診擬縮減

【自由時報  2017-11-27  記者林惠琴】

明年起推動 5年內減10

為扭轉小病逛大醫院的現象,衛福部健保署研擬分級醫療新措施,預計明年起,要求醫學中心、區域醫院門診量逐年減二%,目標五年內減少十%,超過部分可能不予給付;若以去年門診量計算,恐有高達七百萬人次會受影響。

健保署統計,醫學中心總門診量從二○一○年的二五六二萬件成長至去年三○六九萬件,區域醫院更從三三四六萬件成長至四一一四萬件;而醫學中心收治上呼吸道感染、結膜炎、擦傷、皮膚黴菌病等初級照護率約十二%至十四%不等,區域醫院更近二十%,平均每五至八名病人就有一名輕症,可能排擠重症患者。

儘管健保署今年陸續推行提高部分負擔、醫學中心收治輕症減一成等措施,盼擴大分級醫療,但還未見成效。統計反顯示,這半年,醫學中心收治轉診十六萬件,較過去成長,但下轉地區醫院、診所等卻僅兩千五百多件;區域醫院收治轉診十三萬件,下轉僅一千多件,引發小型院所抱怨病人上轉治療穩定後,很少被轉回,導致生存不易,大醫院輕症卻仍增加。

為更確保大醫院資源用於急重症,且二○一九年受僱醫師納入勞基法,大醫院人力恐更不足,須更有效將輕症下轉;衛福部長陳時中表示,將研議對大醫院門診進行總量管制。

預估逾七百萬人次受影響

健保署規劃,擬自明年推動,希望五年內醫學中心、區域醫院門診量減十%,超過則可能不予或降低給付。以去年門診量估算,醫學中心五年需減三○七萬件(人次),區域醫院則將減四一一萬件。

健保署長李伯璋坦言,目前內部以初級照護率等估算,五年減十%門診是較合理,但細節需再討論,大醫院不能總推說無法拒絕輕症病人,應負起衛教責任,而對大醫院下轉病人,會研擬增加給付等鼓勵措施,期能進一步落實分級醫療。


健保署擬增醫師診察費 醫院反對

署長:落實分級、減少浪費 醫護所得將可增加

為改善血汗醫護,衛福部健保署在上週健保總額協商會議中,提案保障醫師、護理師、藥師等診察相關費用的健保給付點值,但遭醫院代表反對,未達共識無法成案。健保署強調,未來擬透過管控門診等措施更強化落實分級醫療,並減少不必要檢驗、醫療,減少不必要的醫療資源浪費,以提高醫護人員所能獲得實質給付。

保障點值 改善血汗醫護

衛福部長陳時中受訪則強調,修正「醫療法」也是改善血汗醫護重要一環,醫療財團法人的結餘二十%需投入社會公益、研究發展,未來將修法把計算基準由醫療收入擴大改成總收入的結餘,屆時股利股息也涵蓋在內,總金額勢必提高,且將明定五%要用來提高員工薪資,不得用於其他用途,以免勞資雙方過度傾斜,並保障病人就醫。

目前健保採行總額制度,每年醫療費用額度固定,當民眾使用醫療服務後,會以點數方式支付給院所,其中,有保障一點一元的固定點值,例如手術費、麻醉費,以及偏鄉地區的醫療服務等,也有視用量而調整的浮動點值,當使用人數一多,點數的價值就會下降,進而影響實際給付。

現行浮動點值一點約○.九元,用於檢驗檢查費、醫療處置費,以及醫師、護理師、藥師等診察相關費用,例如一樣提供價值三百點的手術服務,卻僅能領到二百七十元,且使用病人增加,點值還會再降,就有醫師反映曾經一點只值○.八元。

據了解,健保署上週在醫界代表也出席的會議中,提案保障醫師、護理師、藥師等診察相關費用的健保給付,改成一點一元的固定點值,不料遭到醫院代表反對而無法通過。

醫院代表:排擠其他給付

當日與會的醫院代表指出,若政府另編預算提高相關人員給付,當然樂見其成,但要從既有健保總額調整,估計固定點值會從現行約一八八一億元提高至二五五○億元,將增加六六九億,明顯排擠其他醫療給付,甚至可能影響病人權益,基於種種考量,最後無法達成共識。

健保署長李伯璋坦言,確有提案失敗一事,短期內恐無法提高相關人員給付,但會加強落實分級醫療,並減少浮濫藥品、檢驗支付,避免點值遭稀釋,更朝一點一元努力。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圖檔及文字檔),著作權皆屬本會所有(除另有註明者,或本會網站連結至外部之網站除外),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完整資訊>
© 2024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dustry (IBMI)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115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508號9樓 電話:(02)2655-8168 傳真:(02)2655-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