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訊息
IBMI
  國家新創獎也吹AI風 生技科研注入大躍進

【自由時報  2017-12-13  記者李子寧】

順應AI、AR、物聯網時代來臨,今年國家新創獎獲獎項目也吹起最夯的科技風,更展現跨領域交流與互動。科技部對國家新創獎鼎力支持,更讓生技業蓬勃發展、欣欣向榮。

智慧醫療系統 台灣腳步很快

評審團召集人張文昌指出,總覽今年的參賽項目,在健康及智慧科技組,可以看出企業投入跨領域整合軟硬體、ICT與雲端大數據,透過建構智慧醫療的系統,用來協助臨床工作人員或是服務病患,這些都是未來國際研發的重要方向,台灣不僅跟上步伐,還出類拔萃。

此外,張院士認為,今年在企業組部分,在醫材領域不僅有最小的心電圖儀器、大幅縮短檢測時間的電腦輔助診斷等創新產品,都在臨床驗證的階段,也有創新技術膠原蛋白的不同應用,讓生技產業日新月異。

生技科研注入 大躍進

已擔任五年總召集人楊泮池也表示,從歷年國家新創獎得獎作品,可以看出台灣生技科研跨領域大躍進,在獎項評選方面不僅深化原有的醫療及農業食品,也擴大到智慧健康科技領域,更加入能源環保及特化應用的評選,挖掘具有突破性創新思維產品。

楊泮池指出,在企業在投入研發的同時,不論對產品的市場區隔、商業模式的規劃或是國際市場的佈局等,都有更全面的考量,發揮自身的利基,而學研團隊也更從中了解市場實際需求出發、提早與產業連結,更好的規劃開發時程,朝商化的目標邁進。

此外,中國醫大醫療體系總執行長陳明豐指出,在這次的評審過程,看到臨床第一線投入研發的熱忱,不分醫師、護理師、醫檢師、也包括職能治療師與呼吸治療師,站在各自的工作崗位、從病患需求出發,透過創新研發來解決,並改善臨床困境,令人十分感動。

在頒獎典禮上,也揭曉由評審召集人選出,最具產業應用效益的學研與臨床獲獎項目,獲得「最佳產業效益獎」。


智慧病房 雲端掌控快易通

物聯網、電子科技領域不斷擴大,智慧醫院、健康產業大幅運用,除了讓醫護節省人力外,更能掌握病患狀況,一舉數得。

本屆國家新創獎頒獎典禮特別安排至台灣醫療科技展的南港展覽館中,發揮跨領域互動與交流。研華公司的智慧病房解決方案展場除了絡繹不絕民眾,不少醫療院所皆登門了解,六大系統讓醫護病更加串連在一起。

美思臥床照護系統更可運用於長照體系,總經理林忠志表示,藉由床墊上感應器,可顯示病患單點壓迫時間,有效預防長期臥床病患壓瘡問題,「記錄病患翻身,讓照服員可以減輕工作量,也使病患可以得到最佳服務。」
醫揚科技公司推出不斷電行動醫護平台,強調透過智慧型電池抽換可使平台即便處於無插座下仍可保持不關機狀況,護理車以內建電池設計,可減少十一公斤負載量,不僅智慧,從細節也能做到節能。

節能環保 汰役電池有出路

能源環保是當代最迫切話題,國家新創獎一直鼓勵產學研創新開發符合節能,朝向能源環保挺進。
東元電機推出節能智慧空氣品質監控讓醫院公共場域,藉由物聯網有效抓住溫溼度、二氧化碳及PM2.5,給予場域最舒適環境,又能節能,獲得許多醫療院所愛戴。
反觀,電動車問市,大量汰役電池何去何從?中山科學研究院黃穎生團隊即利用此電池用於儲能,他說,國內大量引用電動巴士,其汰役電池還可以再利用。他舉例裕隆BAN電動車,三年即面臨汰換電池,粗估一台電池還有三成可運用,可導入儲電貨櫃,再結合太陽能板,可擔負小型社區用電綽綽有餘。

另外,中油公司已研發出無毒塑化劑的非塑毒產品。由加氫反應轉變無毒環己烷二羧酸酯環保可塑劑,潛力市場大,有待大力推廣。


呼吸中止症 掃瞄機器人可判讀

呼吸中止症超音波電腦輔助診斷裝置最新一代產品已連接AI人工智慧機器人(掃瞄機器人),安克生醫公司研發長陳正剛說:「為避免檢驗師人為檢查誤差值,用AI機器人更能順從人體,以『柔性』觸測得出精確影像」,被檢驗者不用進醫療院所睡一晚,在清醒狀態下,只要十分鐘即可判斷。

咽喉處檢查 強調柔性觸測

尤其,在AI機器人進行咽喉處檢查,更加恰到好處,陳正剛指出,馬上可以判讀是否為呼吸阻塞高危險群,準確度逾九成。

智慧型醫療眼鏡 腦科也要用

更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由台灣骨王公司推出全球獨創智慧型醫療眼鏡,此醫材結合MR混合實境技術,同時計算眼鏡的位置與角度,將X光影像呈現在眼鏡上,也就是執刀醫師可以在眼鏡中看到手術時儀器提供數據。

研發人王民良表示,產品進入第三代,目前有嘉義基督教醫院、中山醫學院、彰化秀傳醫院合作,也從骨科擴大至腦科運用。王民良說,執刀醫師對此設備讚不絕口,未來還會再研發朝向輕量型眼鏡,將穿戴時間再延長,造福更多人。

十二導程家用心電圖 攜帶好方便

宇心生醫的醫療級家用十二導程心電圖儀器強調小而美,最重要的是這套儀器得出數據,即時提供醫師做醫療判讀,縮短急救時間,挽救生命,已有政府專案對此儀器非常肯定,希望再擴大應用,總經理張瑞中說,未來要結合AI人工智慧,加強判斷簡易性與雲端運用。

心疼病人 醫師動手研發人口電子喉

本屆國家新創獎中的人工電子喉最令人激賞,此產品研發與製作,出自於一位專科醫師之手,奇美醫院耳鼻喉科主任劉璟鋒為了研發出最先進好用產品,前往交通大學生物科技學系研究所進修,「我從臨床病患及醫學診治上,可以做出最適用醫材。」

劉醫師身兼數職卻樂在其中。他說,聽到被鹽酸蝕害的重病患,利用人工電子喉終於發出聲、說出話,連他都很激動,「不枉費我廢寢忘食研發,新竹、台南兩地穿梭,病患的笑容是我最大安慰。」
劉璟鋒這套雙段式架構發聲設計,病患可以免手術更不用手持,掛於脖子間隱藏性高,重建病患清晰喉音,也是令全球驚豔醫材。


農藥殘留光譜快篩 只要5分鐘

表面拉曼光譜農藥快速檢測雲端系統只要五分鐘即可知道農藥殘留結果。汎鍶科藝公司總經理趙偉忠表示,傳統試劑要得知結果,需耗時三至七天,且受限於不同農藥成分,試劑又有別;表面拉曼光譜則不同,可以一體適用,用光電做快篩,快又準。

快篩利器 配件箱又不笨重

趙偉忠指出,表面拉曼光譜儀器配件箱僅十多公斤,攜帶方便又快速有效,一台造價百餘萬元與現行實驗室上千萬儀器相比,經濟效益一比就出來了。「當年合作開發是為揪出食品中的塑害,後來國人重視食安,對快篩很有期待。」因此,自六年前與農委會藥毒所合作開發,如今終成快篩利器。

而今這套農檢快篩馬上要出擊了!趙偉忠表示,農委會特別重視安全用藥這一塊,所以初期鎖定雲林、屏東,像是紅豆、檸檬須在源頭就要把關,才能拚外銷。未來,這套系統還要為國中小營養午餐食材做安全把關,趙偉忠說:「農藥零檢出,一樣數分鐘見真章!」

紅藜全株用透透 慈科大重改造

多虧慈濟科技大學投入與用心,花東地區的紅藜成為生物醫學應用,而不僅僅是過去在部落只食用果實而已。慈科大副教授耿念慈表示,我們將整株作物研發利用,製成產品量產。尼伯特重創台東後,特別前往教授受災農民,栽種紅藜,收成後再加工,拚經濟重建家園。
耿念慈說,紅藜用途真的很多,果實可食用,廢根莖內含植物幹細胞具有瘀傷組織,可製成面膜或傷口修復保健產品,讓紅藜還能製成酵素、精力湯、能量棒、茶包,搖身一變成為花東地區農會的明日之星。
單是慈科大就栽種六千多株,讓台東受災農民從中學習,當種子成員後,再回鄉教其他鄉民,目前太麻里已有許多農民棄釋迦園改種紅藜。

紅藜一年採收兩次,在栽種過程中不算太麻煩,生長速度又快,唯獨較辛苦是採取不用藥栽種過程,要人工摘除被蟲咬壞的葉子,收成時也無法用機械快速收割,仰賴人工收成較為吃力。


藥用防腐劑成分 減緩失智似有解

全球平均每三秒就有一人,被確診為失智症,全台失智人口已逾二十六萬人,而目前只能單靠藥物延緩惡化。台灣醫界經由隨機分派及雙盲臨床試驗,發現苯甲酸鈉(食用稱防腐劑、藥用劑量有別)有延緩趨勢。

食用、藥用劑量純度不一 醫籲別亂吃

高雄長庚醫院醫師林潔欣解釋,目前已完成學術型試驗,但達藥品上市還有一段距離,病患也不要道聽塗說,大量攝取食用防腐劑,林潔欣說:「食用與藥用的劑量純度不一樣,也不是服用愈高的劑量,抑制失智症效果越好,且所有的試驗都還在臨床進行,病患一定要聽從醫囑服用相關藥品。」

林潔欣再次提醒,至於食用防腐劑在食物中添加含量有法定規定,一般來說並不高,無法像藥用成為治病的要角。

雙盲臨床試驗上 讓醫師振奮

目前在雙盲臨床試驗上,團隊發現苯甲酸鈉一天服用七一六毫克,在第十六週和第二十四週比服用安慰劑組(給不含治療藥物的澱粉膠囊)有更佳的反應。
林潔欣說,苯甲酸鈉在改善ADS-cog分數、附加認知功能(從處理速度、工作記憶、口語學習及記憶所組成)、整體性功能之功效比安慰組佳。

苯甲酸鈉成本低 副作用較小

林潔欣並表示,當時在學術論文中發現苯甲酸鈉作為思覺失調症用藥,以活化腦部激化病患記憶與認知這一個區塊。「當時我們靈光一現,可否用於失智症使用,同樣也是需要這個功效,即著手研究與測試。」
最令高雄長庚與中國醫藥大學團隊振奮,來自於此藥的副作用小,比現今失智症的用藥─膽鹼脂酶抑制劑、麩胺酸受體拮抗劑,副作用常有噁心、嘔吐、腹瀉,甚至體質較敏感的病患還出現頭暈或混亂幻覺。而苯甲酸鈉成本又比上述藥品低。研究團隊表示,若有朝一日證實可做為延緩失智症藥物,將是一大福音。

醫界預估二○二三年,將有七千四百萬名失智症患者、二○五○年更多達一億三千萬名患者。有效藥物的發現與製藥,將克不容緩。林潔欣也透露,若臨床試驗成功,能製成藥品上市,最快還要五年。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圖檔及文字檔),著作權皆屬本會所有(除另有註明者,或本會網站連結至外部之網站除外),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完整資訊>
© 2024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dustry (IBMI)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115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508號9樓 電話:(02)2655-8168 傳真:(02)2655-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