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訊息
IBMI
  SARS病毒至今存蝙蝠體內 港大研發萬用藥物應對

中港兩地在2003年爆發SARS,港大微生物學系最先發現,疫症元凶是冠狀病毒,翌年再追查到病毒宿主是中華菊頭蝠,病毒先由蝙蝠傳給果子狸,在果子狸體內出現基因變異,變成可以傳染人類。當年撲殺果子狸成功截斷傳播鏈,但病毒並未消失,至今仍存在於蝙蝠,若再有像果子狸角色的「中途宿主」,便有風險傳人。面對病毒威脅,醫學界着力研究預防和治療方法,惟欠缺臨床測試機會,至今仍未有針對性藥物。

疫情爆發之初,廣東野味市場的果子狸曾被懷疑是源頭,其後的研究逐漸摸清謎底。去年有內地研究團隊在雲南省洞穴的菊頭蝠群,發現人類SARS病毒的所有基因組成部份,推測牠們就是病毒源頭。

未有新個案供臨床測試

SARS病毒入侵人體後,首先感染肺部,患者會出現肺炎症狀。港大微生物學系系主任胡釗逸稱,SARS的致命之處在於病毒會刺激免疫細胞,令患者出現過度的免疫反應,引發「免疫風暴」,令病情更嚴重。港大有研究發現,SARS病毒在入侵呼吸道黏膜組織的過程中,會「綁架」免疫細胞,隨之進入淋巴系統,進而擴散。而另一型冠狀病毒引致、俗稱新SARS的中東呼吸綜合症(MERS),更會殺死T淋巴細胞,令身體免疫力癱瘓,病毒繁殖速度和破壞力均超越SARS。

新藥的誕生不只在實驗室紙上談兵,還要經過兩輪動物測試及人類臨床測試,驗證藥效及安全性。胡稱SARS已多年無新個案,欠缺臨床測試機會,相關研究成果未能肯定在人類身上有效,倘SARS此刻重臨,「治療方面比起當時(2003年)未必有好大進步」。幸而經過疫症洗禮,香港社會的防疫意識增強,例如求診者發燒,醫生即查問其旅遊史;若懷疑病人患傳染病,隔離速度也加快,「病毒就算入咗嚟(香港),散開嘅機會都細好多」。

雖然未有針對性藥物,但SARS及新SARS並非不治之症,折衷方法是借用原本治療其他病症的藥物。港大微生物學系在2015年的狨猴動物實驗,發現愛滋病藥「洛匹那韋/利托那韋(Lopinavir/ Ritonavir)」及治療多發性硬化症的「干擾素-β1b(Interferon-β1b)」,可抑制新SARS病毒在狨猴體內複製及減輕病情。港大微生物學系臨床助理教授陳福和稱,兩種藥物對SARS有療效,但均有副作用,前者或影響肝功能。

該學系又發現,其中一種抗病毒啲「HR2P」有助抑制MERS病毒感染人體細胞,目前已通過老鼠實驗,倘將來發展成熟,可作預防及治療。不過,SARS和新SARS雖是「近親」,這藥不可共用。陳福和指微生物學系團隊包括講座教授袁國勇,正嘗試找出不同冠狀病毒的共同結構特徵,研發「萬用」藥物。他透露研究已有初步成果,最快年底發表論文。

(香港蘋果日報  記者袁樂婷)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圖檔及文字檔),著作權皆屬本會所有(除另有註明者,或本會網站連結至外部之網站除外),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完整資訊>
© 2024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dustry (IBMI)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115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508號9樓 電話:(02)2655-8168 傳真:(02)2655-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