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訊息
IBMI
  促成標靶治療成功運用 美三位學者獲唐獎

2018年唐獎生技醫藥獎得主,由東尼•杭特(Tony Hunter)、布萊恩•德魯克爾(Brian J. Druker)及約翰•曼德森(John Mendelsohn)博士,三位美國知名學者共同獲得,表彰其發現蛋白質酪胺酸之磷酸化,並發現酪胺酸激酶為致癌基因,促成標靶治療在臨床上的成功應用。

美國索爾克生物研究所(The Salk Institute)生物學教授杭特博士,出生於英國,是首位發現酪胺酸可以被磷酸化的科學家,因其發現致癌基因Src是一個酪胺酸激酶(TK),此開拓性的發現使他成為整個酪胺酸激酶抑制劑(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TKI)研究領域的鼻祖。TKI是標靶治療之原型,對於癌症治療貢獻卓越。

杭特於1979年在索爾克生物研究所的大發現,為後來二十年TK致癌基因的活躍研究鋪路,進而發展出各種TKI,爾後四十年,此領域依然蓬勃發展。他也證明癌細胞中,負責訊息傳遞的蛋白質上,酪胺酸被大量磷酸化(tyrosine phosphorylation),顯示這個機制與癌細胞的瘋狂生長息息相關。他和同事巴特•薛弗頓(Bart Sefton)開發出很多抗磷酸酪胺酸的抗體,是研究癌症訊號和找出TKI強而有力的工具。TK的研究領域因杭特而展開,揭開了訊息傳遞研究黃金時代的序幕,並促使下述兩位得獎者能夠以此機制成功研發出標靶藥物,對現今標靶治療功不可沒。

美國奧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OHSU)奈特癌症研究所所長德魯克爾博士,成功將imatinib(商品名:基利克Gleevec®)有效運用治療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把原本必須進行骨髓移植的疾病,變成每天吞口服藥就有機會能治好的疾病。Gleevec®的出現使患者存活率從50%提高至90%,被譽為二十一世紀最成功的癌症標靶治療藥物,並於2006年列為台灣健保給付藥物。

Gleevec®是第一個成功用於TK標靶治療的小分子抑制劑(TKI),如今已有29種TKI通過臨床試驗而應用於疾病治療。很顯然,德魯克爾首波成功的臨床試驗為標靶治療的時代吹響了號角,各種標靶至今仍不斷推陳出新,而他的貢獻不僅包含了開發,也涉及其應用。

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前任校長曼德森博士和戈登•佐藤(Gordon Sato)還在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時候,決定採取另一種策略,或許用抗體去阻擋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會是治療癌症有效的方法。EGFR是受體酪胺酸激酶的原型,位於細胞表面,是驅動細胞生長的主要引擎。在很多種癌症中都發現它過量或是因突變而致癌,如乳癌、肺癌、大腸直腸癌、卵巢癌、膀胱癌、頭頸癌及食道癌等。

曼德森與團隊進行臨床前研究,進而開發抗EGFR的抗體cetuximab(商品名:爾必得舒Erbitux®)。他不遺於力推動臨床試驗,最終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核准用於大腸癌與頭頸癌的治療。這是第一個利用抗體去抑制受體之TK活性的標靶治療方法,激勵了許多人跟進。現今有許多成功的標靶治療都是針對EGFR。

蛋白質酪胺酸磷酸化與酪胺酸激酶的發現,為接下來四十年的研究播下種子,使世人對於細胞生長與癌症發生的基礎原理得以透徹了解。酪胺酸激酶標靶治療的開發徹底改變了醫院治療癌症的方法,成為癌症患者的福音。人們終於敢奢望,癌症終究有一天可以被治癒。唐獎今年的得獎者,對於科學和社會的貢獻無法度量,他們的成就充分展現傑出基礎研究如何轉化成臨床應用,造福全人類。

(工商時報  記者杜蕙蓉)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圖檔及文字檔),著作權皆屬本會所有(除另有註明者,或本會網站連結至外部之網站除外),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完整資訊>
© 2024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dustry (IBMI)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115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508號9樓 電話:(02)2655-8168 傳真:(02)2655-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