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訊息
IBMI
  國研院、台中榮總開發抗生素檢測晶片 降低敗血症死亡風險

敗血症會隨著病程發展造成器官功能衰竭,依照目前診斷技術,從病人送進醫院到找出正確抗生素需96小時,國家實驗研究院奈米元件實驗室與台中榮總開發「抗生素藥敏檢測晶片」,不但可將診斷時間縮短至51小時,還可降低敗血性休克造成的死亡率,這項技術已獲得多項台美專利,兩年內將商品化。

敗血症是指病菌侵入人體後,所造成的全身性嚴重發炎反應,隨病程發展會造成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率達2至3成;而當病人出現敗血症時,醫院作法是先抽血培養48小時,確認血液是否含有細菌,再將陽性血瓶產物塗在培養皿上,培養24小時,等培養皿中的細菌濃度提高到一定程度,接著取培養後的細菌裝入不同試管,並投入抗生素,待16至24小時,根據細菌成長情形,研判哪一種抗生素可以有效抑制細菌,全部過程約需96小時。

國研院奈米元件實驗室博士鄭宜肪,利用光電整合晶片科技,開發出的「抗生素藥敏檢測晶片」,即是以電操控的方式,並結合奈米技術,所開發的微型化光電感測晶片,即可查知極為微小的細菌濃度變化,可將總檢測時間自96小時縮短到51小時。

國研院也與台中榮總醫學研究部合作,進行抗生素檢測測試,發現這項新技術的檢測結果符合率高達88.2%。

對此,國研院表示,這項系統所開發的相關技術,已獲得3項台灣專利、2項美國專利,目前已完成臨床檢體測試,預計兩年內即可商品化。

除了敗血症之外,這項抗生素藥敏檢測晶片,未來還可應用到其他細菌感染病症,例如尿道炎、腹膜炎、化膿性關節炎等,另外也可應用於食品、畜牧業與漁業,例如乳牛、水產的細菌檢測,這些都有待進一步開發。

國研院院長王永和表示,將奈米科技應用於生醫領域是國家的發展重點之一,醫學中心與研究中心的合作與創新,是奈米技術發展為生醫商品之關鍵,而抗生素藥敏檢測晶片正是「醫研合作」的最佳範例。

台中榮總院長許惠恆也說,將國研院延續此合作模式,將奈米科技應用於生醫領域,開發出更多創新產品,造福廣大病患。

(旺報  記者李侑珊)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圖檔及文字檔),著作權皆屬本會所有(除另有註明者,或本會網站連結至外部之網站除外),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完整資訊>
© 2024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dustry (IBMI)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115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508號9樓 電話:(02)2655-8168 傳真:(02)2655-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