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訊息
IBMI
  台灣醫療發光!北榮心房顫動「新發現」 路透社跨海專訪電燒名醫陳適安

台灣每100人中就有1人有心房顫動,北榮副院長陳適安教授與團隊研究發現,心房顫動確診1年後,約有16%患者的中風風險值會上升,至少每年須接受中風風險再評估,以免延誤抗凝血藥物使用。研究結果發表於美國醫師協會的官方雜誌「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後,吸引國際媒體爭相報導,路透社更於去年12月28日專訪陳適安教授。

陳適安教授和團隊成員,長期專注於心房顫動的研究和治療,20年來以心房顫動電燒術引領全球。近年來,團隊成員趙子凡醫師,結合臨床試驗專家江晨恩教授及資料庫分析專家陳曾基教授一起跨足於心房顫動病患中風風險的研究,近5年來,一系列15篇相關論文刊登在學術界影響係數17-23分的重量級雜誌,並與英國利物浦大學力柏教授團隊並列為全球研究心房顫動中風相關議題的兩大團隊。一系列論文獲得國際醫學界響應,除了路透社(Reuters Health News)外,MDLinx、SCIENCE Codex、EurekAlert、MedPage Today、CTCMD等媒體也爭相報導。

陳適安教授表示,心房顫動為臨床上最常見的心律不整,全台約有23萬人因心房顫動增加3至5倍的腦中風風險,醫界已發展出一套嚴謹的量表來評估心房顫動病患的中風風險,分數量表從0分至9分,總分越高,則每年發生中風的風險就越高。患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年紀和病史,計算出每年中風的機率。

陳適安教授帶領的研究團隊以台灣健保資料庫,針對原本為低中風風險的心房顫動病患進行研究,發現在心房顫動確診的一年後,約有16%患者的中風風險值會上升。這些病患不再是低風險,必需服用口服抗凝血藥物以預防中風的發生。依據這項研究的發現,團隊建議原本低風險的心房顫動患者,至少每年需要接受中風風險的再評估,以免延誤了抗凝血藥物的使用而發生中風,造成終身遺憾。

(生策會)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圖檔及文字檔),著作權皆屬本會所有(除另有註明者,或本會網站連結至外部之網站除外),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完整資訊>
© 2024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dustry (IBMI)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115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508號9樓 電話:(02)2655-8168 傳真:(02)2655-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