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訊息
IBMI
  曾惠瑾:生技最大資金斷鏈危機過,但流動性還待解

生技業發展面臨轉折的十字路口,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副所長曾惠瑾直言,雖台灣生技股資金斷鏈最危急的時候已經過去,但還未完全解除,且市場過度冷靜觀望造成的流動性問題,需要政府點一把火;她也說,今年至今生技業的授權佳音不少,政府也有誠意要發展產業,但更需要創造優質的投資環境,帶動下一波熱潮。

曾惠瑾指出,從去年至今年香港與大陸資本市場,陸續傳出鬆綁尚未獲利公司的掛牌條件後,台商一度詢問踴躍,但就其看來,港陸兩地對新掛牌公司的市值要求不低,且市場喜歡中國連結(China-Link)的題材,與台灣多數中小型股為主的特性,並不一定符合,因此雖評估的不少,但成行的不多,預期未來兩岸三地在生技資本市場的角色,會走向互補居多。

即便如此,曾惠瑾坦言,中國大陸近年在爭取產品Pipeline具備國際性的潛在獨角獸,動作也很積極,而台商雖不至於出現大出走潮,但假設在台灣資本市場找錢比較難,不排除也會將大陸市場獨立考量,進行部分切割、單獨授權或佈局挪移等考量。

而曾惠瑾也是前幾年第一個在公開場合提出生技股要關注資金斷鏈骨牌效應的名人,後續確實也見到一些公司的下市櫃或撤興櫃潮,其中就有集團性的公司因資金問題退場。

對此,曾惠瑾表示,生技股資金斷鏈的最大危機雖然已過,但是還沒有完全恢復,好公司還是可以找到錢,只是過程比較辛苦,價格也需要做讓步,而投資人歷經這段時間也逐步建立更好的選題模式,但這個修正反而是不錯的進場時機。

曾惠瑾分析,自己看待資金斷鏈的公司,底標至少帳上現金與短期投資,要能支應一年以上的營運現金,如果單純用這標準,台股還是有兩位數以上的公司有危機,但如果扣除有集團撐腰、Pipeline授權或資金到位已有明確規劃者,家數會降到10家以內。

當然她強調,財報都是落後指標,看的是一家公司後續經營的風險,但如果要選擇投資標的,除了防禦的財務指標外,公司的策略布局、人才布局與產品Pipeline是否如預期進展,應該才是重點。

她說,只是現在生技股仍面臨一些問題,特別是歷經本夢比的高峰,到2016年至今的修正後,投資人雖回歸理性是好事,但過度冷靜到害怕交易,反倒造成週轉率的不足,導致在週轉率不高的情況下,只要有一些原始創投或特定股東需要出場,股價聞風就大跌,市場流動性的問題有賴政府登高一呼。

曾惠瑾認為,政府其實非常有誠意發展生技產業,多數必要的政策也已經上路,但各單位的政策有賴整合,且創造優質的投資環境,應該也是當前最需要優先解決的問題,舉例來說,如果四大基金願意將上兆的資金,宣示性的投入1%在生技產業,不僅對基金整體的報酬率影響不大,但可藉此增強市場信心,進而改善類股的流動性。

曾惠瑾說,其實今年至今,生技股不乏授權好消息,包括台微體(4152)、基亞(3176)、台康生(6589)、逸達(6576)等,但市場反應並不全面,也許市場在等待一個能突破先前智擎(4162)授權紀錄的超大案件,只是以基本面來說,台灣生技股已經從本夢比,逐步走向有基本面支撐的理性評估,長期絕對是好事。

曾惠瑾直言,如果外界還要產值要追上市值的角度,看待生技股的發展,有些程度是落入製造業的迷思,她最常舉例的是,特斯拉與福特的市值差多少? 但特斯拉至今銷量的產值都還沒辦法跟福特相比,最主要是如生技等創新產業,靠的是技術含量,尤其台灣本土市場小,單靠銷售的公司會很辛苦,假設順利進行國際授權,等於是100%毛利率,且多數直接貢獻淨利,這個可能都不是以產值可以概括論定的。

她坦言,台灣很多政策都有點可惜,本來都是很有遠見走在亞洲之先,如設立創投、或提尚未獲利但具潛力公司開了掛牌的櫥窗,但後續的續航力不夠,反倒被別的國家學走,現階段政府應該思考的是,到底要不要發展「5+2」創新產業?如果要,台灣人在國際創新上還需要更多努力,政府則應思考創造對吸引國際資金更友善的環境,產業也要同步更精進,創造多贏。

(MoneyDJ新聞 記者蕭燕翔)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圖檔及文字檔),著作權皆屬本會所有(除另有註明者,或本會網站連結至外部之網站除外),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完整資訊>
© 2024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dustry (IBMI)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115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508號9樓 電話:(02)2655-8168 傳真:(02)2655-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