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訊息
IBMI
  歐巴馬健保推手訪台 大談AI改善醫療潛力

人工智慧(AI)在醫療領域的應用已是未來的趨勢,美國前總統歐巴馬執政時期推動全民健保之重要推手、美國健康照護促進協會(IHI)創辦人暨榮譽總裁柏瑞克(Don Berwick)指出,AI有潛力能幫助改善全世界及台灣的醫療。

提到AI在美國醫療領域的應用,他舉例,美國最早的健康維護組織(HMO)、加州最大凱薩醫療機構 ( Kaiser Permanente),去年虛擬看診的比例已經超過50%,現在如果病患有皮膚問題,只需要透過照片傳送,就有皮膚科醫師可直接診斷,病患不用實際跑一趟醫院。

他認為,台灣在健康保健領域有很好的表現,在全球也是名列前茅,不過所有的醫療體系都會有缺陷,可能傷害到病患的安全,這與醫護人員的專業能力無關,而是大家陷在舊有的思維裡,直接抱怨無法解決問題,而是必須重新設計整個醫療流程。

柏瑞克指出,要改善醫療品質,核心理念就是要「重新設計」,把錯誤率降到最低,其中有幾個大原則,包括提高病人自主權、醫療團隊合作和減少系統中的浪費;在此過程中,AI可以扮演重要的角色,例如透過遠距監測系統,病患可以在家完成許多事。

柏瑞克說,過去在舊的系統,是病患要主動「移動」去就醫,在AI介入的新系統當中,是讓知識、資訊透過傳輸移動;有了AI之後,「面對面」看醫生的概念將被改變,人們可透過網路虛擬看診,可以看自己的病歷,也可以跟同樣疾病的病友團體交流。

AI應用在醫療是否有好有壞?柏瑞克回答,很多時候機器記得的案例比醫師還多,能協助醫師做正確的判斷,現在也在讓機器學習判讀胸部X光片、電腦斷層影像,好處是讓醫療更快、更便宜、更精確且病患更有自主權;當然也會引發一些疑慮,如病患隱私、浮濫使用醫療資源或醫療平等性等問題。

柏瑞克提到,AI要進到醫療領域也存在障礙,第1是法規障礙,目前的法規框架仍適用於舊有的系統,第2是健保給付的問題,包括虛擬醫療如何計價。

至於如何計價才合理,柏瑞克也坦承美國在這塊仍沒有定論,可以建立在「論人計酬」的基礎上,以人口、社區團體、家庭為單位計價,跳脫過去每次、每項計價的方式,他也注意到台灣已經朝這方向前進,但遠距醫療計價仍有爭議,AI應用最終仍要回到以病患為中心,讓所有人感受到好處。

醫策會董事長林啓禎也表示,台灣的優勢在於醫療照護水準高,加上ICT產業發展良好,兩者可良好結合;而在國內實際應用,醫策會執行長王拔群則表示,目前在影像分析運用最多,另外,AI也能夠增進醫療的服務、行政效率。

林啓禎指出,過去透過機器偵測加上醫師來判讀,現在技術上可讓機器來判讀,然而在臨床方面,由於法規還未就位,診斷仍是醫師的責任,未來AI的應用,預期將朝向前端健康促進,以及後端長照領域的監控、提早警示等發展。

(自由時報)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圖檔及文字檔),著作權皆屬本會所有(除另有註明者,或本會網站連結至外部之網站除外),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完整資訊>
© 2024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dustry (IBMI)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115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508號9樓 電話:(02)2655-8168 傳真:(02)2655-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