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訊息
IBMI
  專家觀點/以評促建 開啟中國大陸智慧醫療黃金五年商機

余金樹/慧誠智醫總經理

前一陣子拜訪了幾家中國大陸當地,以智慧醫院建設聞名的公立三級醫院。院長們都熱情歡迎也積極交流,我趁機準備簡報跟院長們分享台灣智慧醫院規劃的「前瞻思維」。當我開始播放影片介紹,客氣的院長會耐著性子看完,性子急的會直接打斷說:「我去過現場學習很多次了,影片可以跳過。」我索性把剩下的投影片用快轉模式走過一遍,院長還是客氣的說:「就這樣嗎?還有沒有新的應用?我們都去台灣學的,中榮、彰基、員基、中國附醫等等,我們不但去過十幾趟了,還有台灣退休醫師與資深護理長駐點輔導,這幾年都學回來了,我帶你去實地瞧瞧。」

中國大陸頂級智慧醫療硬體已全面升級

院長親自帶著我參訪諾大的醫療建築群:從大廳電視牆、輪椅管理、公播資訊、護理站白板、床頭卡,確實非常台灣味的規劃方式。回到會議室,我只好介紹幾個研發中的產品,確實也讓院長眼睛一亮,立馬召集幾個幹部來一起看演示。「這個還沒在台灣醫院落地過,如果院長先採用、以後可能要來學習中國大陸的應用案例」我誠實地回答。

ROI成為中國大陸智慧醫療設備導入首要考量

下午趕到另一個全大陸數一數二的私人連鎖醫療集團,幾十家中小醫院為主的連鎖醫療集團,完全資本市場的操作方式,當我介紹這些方案可以解決醫院的用藥安全問題、提高病人滿意度、預防資料錯誤等,財務出身的總經理很有禮貌的點評:「這些非常好,我們在台灣也看到很多,但我們所有投資先考慮ROI,整個醫療集團預計在香港上市。」

公私立醫療體系特色:努力學 目標大

走出醫院大門,等出租車的空檔,我反芻整天的參訪心得,任期制的公立醫院院長都這麼積極,這麼拼命的學習,整個醫院的規劃確實參考台灣模式,架構都有了,雖然內容與精緻度大約七八成,第一線人員落實程度也還要時間跟上,但建設的規模與投入資源都是台灣醫院無法想像的。

私立連鎖醫療集團,有些小醫院連醫院資訊系統(HIS)都沒有,或需要打掉重練,距離大廳上寫的願景「一張網,一家醫院」還有一段距離。但就像中國大陸的高鐵建設,啟動很晚,動起來不得了。繼面板產業、手機產業之後,難道下一個被彎道超車的會是醫療產業?所以我希望透過產業動態評析,給予台灣智慧醫療產業不同的市場切入與評估建議。

特色醫療發展:醫院智慧服務分級評估標準體系

刷臉辨識與線上支付幾乎是中國大陸智慧城市發展中,除軌道交通之外,領先全球的「基礎建設」。大陸未來醫院的規劃,幾乎整個移植在零售已經成功落地的方案,杭州更已經領先試點「一臉通」,禁止再發行實體卡片。

預約掛號、看診報到、領藥支付、開刀住院、身分辨識,這些醫療大數據會和藥品、器械、耗材再次數據融合。治療和預防,醫療和商業,院內和院外,全部集結成大健康產業,同步落實成「醫聯體」與「醫共體」的地方政策。這個獨特的產業發展悄悄啟動,引領方向的政策就是衛健委發布的《醫院智慧服務分級評估標準體系(試行)》,陸續出台的三個指標 :

1、智慧醫療(電子病歷0~8級)  2、智慧服務(0~5級)  3、智慧管理(即將出台的政策)

這些標準等於制定了智慧醫院三大領域:面向醫務人員的「智慧醫療」、面向患者的「智慧服務」、與面向醫院管理的「智慧管理」,其中分級管理可以讓醫院建設水平落差大、醫療資源極度不平均的大陸現況,發揮政策引導的作用,也間接替產業發展指出一個明確的方向。

智慧醫療生存戰:電子病歷、物聯網、大數據

智慧醫院的第一個領域是面向醫務人員的電子病歷,這是醫院最基本的基礎建設,屬於院內資訊建設,而電子病歷建設也在不斷推進中,大陸的HIS廠商也不斷洗牌,最後應該只會剩幾家大咖可以全國通吃,或區域型的地頭蛇可以因為主場優勢進而結盟存活。

第二個領域則是面向患者的「智慧服務」,主要以醫院為主體,特別是三級大醫院利用網際網路、物聯網等資訊化手段,為患者提供預約診療、候診提醒、院內導航等便民服務,解決看病難的民怨。

第三個領域是面向醫院管理的「智慧管理」。這個尚未正式推出的政策標準,主要是醫院運用大數據進行內部管理的優化。例如: 藥品、試劑、耗材、物品等物流全流程追溯,醫院資產全生命週期管理。

抓緊黃金五年的產業發展

標準制定後,產業自己就會發展起來,不會再像幾個中國大陸醫院院長抱怨:「很多醫院擺台機器人在大廳跳舞,就忽悠大家自己是智慧醫院。」

那為什麼只有5年?整個大陸龐大的資金都在找出口,一個可以發展20年的產業,在大陸可能5年就走完整個週期。現階段「趕快」可能比「更好」重要許多。依託大陸的強力政策支持,全國性的大集團常常整個省市統包智慧醫療方案,有些公立醫院也策略性只給當地扶持的地方大企業,連大陸的中小企業都很難分到資源,這些都是大陸特色的產業發展遊戲規則。

最後回到這個問題:難道下一個被彎道超車的會是台灣驕傲的智慧醫療?很遺憾,如果只做硬體,是的,只是時間的問題,而且可能比預測最短的時間更短。低垂的水果漸漸被摘光了,只能架著梯子往上面摘,比較難、比較辛苦,但不是沒有。

目前中國大陸產業現況是資金、市場、軟體、硬體、都不缺,但框架有了,標準作業流程(SOP)有了,實際落實上還是有很大的落差。如果能在數十個醫療專科中專注深化臨床應用或是挑選特別的重點場域耕耘,例如:手術室、加護病房(ICU)、普通病房等等做深做精,軟硬整合,流程綑綁。

生意模式則是打靈活的巷戰,不打消耗資源的規模戰,避開一級戰場、著墨次級市場,傳球助攻當地夥伴不直接上籃得分。

 

別洩氣,台灣智慧醫療產業還大有可為。

 

(本文刊載於DIGITIMES, 原始來源)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圖檔及文字檔),著作權皆屬本會所有(除另有註明者,或本會網站連結至外部之網站除外),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完整資訊>
© 2024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dustry (IBMI)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115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508號9樓 電話:(02)2655-8168 傳真:(02)2655-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