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訊息
IBMI
  如何發展有溫度的AI? 李友專:同理心與換位思考

「很多人希望將人類智慧用電腦的方式呈現,然而,人類是否真的有辦法,將所有的智慧都明確講出來。」針對醫療人工智慧的發展,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科技學院院長李友專提出了這樣的反思。

除了大家既期待又擔心的2045年超級AI,也就是電腦擁有與人腦一樣的複雜度與能力以外,現階段的AI應該用在哪裡?李友專分享國際500位AI醫療專家票選結果,目前最多人認為,AI使用情境是「醫師」在「醫院」當中的「急性照護」使用,期望可以降低醫院工作負擔過重,醫療人員過勞所造成的人為錯誤。第二多票則是認為AI使用情境在「病患」「家中」的「預防性照護」,也就是說,由於全球人口老化,隨著年紀漸大,慢性病也會變多,醫師的藥也越開越多,然而醫藥遵囑性(Compliance)約莫只有50%,也就是說用藥安全,也將是AI可以在院外幫忙的很大一個面向。

有溫度的同理心重要 能大幅提升病人康復成效

為什麼開立同樣的藥物,資深醫師開,就比住院醫師有效呢?李友專分享過往執業經驗,因為經驗較多的醫師同理心高,能夠感同身受、理解病人的疼痛,也因為這樣,病人就會比較信賴這位醫師,也因為病人信賴醫師時,較高的機率,會為了這位醫師而乖乖吃藥,進而康復成效顯著。

要發展「有溫度」的醫療人工智慧,就必須將「感同身受」、「理解病人疼痛」的元素加入,包括眼神、臉部表情、肢體動作、情緒、說話聲音、仔細聆聽、反應等6-7種指標。現在在診間也開始以人體試驗(IRB)計畫開始實作,在3到5分鐘的門診當中,透過錄音、錄影,直接從從鏡頭分析心跳和血壓狀況,瞭解醫師與病人的即時互動反應。目前收案已經300多個。

DIGITIMES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圖檔及文字檔),著作權皆屬本會所有(除另有註明者,或本會網站連結至外部之網站除外),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完整資訊>
© 2024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dustry (IBMI)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115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508號9樓 電話:(02)2655-8168 傳真:(02)2655-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