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訊息
IBMI
  台灣生醫迎十年榮景 串聯產官學研開創新局

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會長翁啟惠表示,因應新冠肺炎的影響,提供了生醫產業與資通訊產業合作的契機,台灣擁有全世界第一的醫療服務與國際競爭力的科技產業,再加上若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延長十年,並納入數位醫療與國家策略產品,將帶動生醫產業達到新的高峰,他也認同將會有十年榮景。

以下是翁啟惠接受專訪摘要。

問:新冠肺炎疫情對台灣生醫產業的影響?

答:今年4月起生策會舉辦一系列的座談會,結合產官學研界商討疫後的發展。大家首先形成的共識是先建立好國家安全的新思維,那些醫療用品與物資是必須掌握、不可缺少的,並思考生技、醫藥業應該如何投入;第二個重點是建立關鍵新科技、開發新市場。生策會自去年改選理監事後,新增了許多科技業及醫界的老闆,到了今年疫情爆發後,網路視訊、AI(人工智慧)、IoT(物聯網)、5G及雲端等科技都派上用場。

台灣的醫療服務品質世界是第一,若能結合ICT(資通訊)新科技,應可創造出新的商業模式。以台灣的「健保資料庫」及「人體生物資料庫」為例,這是推動台灣走向早期治療和預防醫學重要關鍵。將來透過大數據分析整理,可協助我們瞭解疾病的形成、發現更多致病因子;除了疾病治療之外,對發展早期檢測及預防也有幫助。

問:怎麼看待台灣ICT與AI結合創造生醫產業未來?

根據統計,全球生技醫療支出,2018年約達10.6兆美元,占全球GDP10.9%。台灣的醫療支出只占國內GDP的6.6%,相較全球的平均值還有很大的差距,這個數字值得注意,為何台灣醫療支出只占GDP的6.6%就能做到世界第一,這也是台灣特有醫療環境所衍生出來的好成績。

未來台灣如何在有限的資源下,利用新科技提升醫療精準度與效率,甚至延伸到疾病的預防和健康維護將是關鍵。

我很樂觀看待ICT(資通訊)產業跟醫生對話而創造新機會。簡單的說,由醫師提出醫療相關需求,而ICT產業則提供相對應的產品或交由生技界研發。

尤其,台灣的ICT產業非常有競爭力,每年平均投入的研發費用約占總營收的2.85%,如果其中有1%投入跟生技有關的研發,每年就有數千億元,這是相當可觀的數字。

問: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將有新版,如果成功,是否會帶來十年榮景?

答:肯定會有的,這次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傳出將延長十年,並將新增「數位醫療」及「國家策略生技產品」。三年前政府在BTC(生技諮議委員會)會議上已經有共識要發展精準健康產業;國家策略生技產品,最重要的是要找到對的項目,透過生技新藥條例提供賦稅優惠,鼓勵朝高附加價值相關的產品去發展。以疫苗為例,並不是一項高獲利的產品,但是對國家安全卻很重要。另外受到這次疫情影響,產業全球化的概念也會有新思維,台灣對於關鍵原料的掌握很重要。

問:近月來生技股相當熱絡,對台灣生技產業的影響?

答:社會大眾對生技產業有必要進一步的認識,從資金、人才、研發項目到國際化等四大重點去關注。生技產業投資期長、風險也很高,台灣因為從事股票交易不用課稅,全民投入股市後,一遇到波折就容易出現不同的聲浪;另一方面,台灣比較缺乏對早期的新創公司及後期臨床試驗的投資,造成公司因資金短缺而經營不順利,或許政府可以鼓勵更多創投,讓資本市場更活絡。

在人才方面,如前所言,因為資本市場的結構問題,台灣生技產業在剛成立的初期及臨床三期這前後兩階段,都很缺乏資金。因此台灣生技公司規模都很小,人才被稀釋,加上生技經理人才本就缺乏,整個產業體質也不夠大,也就無法造就更多經營管理人才。

第三是研發選題的部分,因為國內的資金較保守,不太敢投入高風險的研發項目,目前台灣已有18項新藥研發成功,其中七項已進入世界各國市場,只是目前已上市的藥品市場範圍仍小,希望後續能有更多重量級的新藥在台灣推出。台灣也應該要鼓勵發展需要經過人體試驗的高階醫材。

第四是國際化部分,台灣經濟發展的強項在中小企業,這固然能讓初期的生技公司發展更靈活,但是到後來往往需要大公司來承接,並開拓市場,在國內現有的藥廠之外,或許台灣的高科技廠商也可以參與扮演這樣的角色。

串聯產官學研 開創新局

從防疫到生技產業的發展,翁啟惠去年底出任生策會會長一職,業界眾所期盼的是,以他的能力和聲望,能整合產官學研界,尤其是此次生策會理監事改選,有多位ICT產業大老加入,更需要有分量的人來當一個「溝通橋梁」,挪動醫療服務產業和ICT產業,而這個能一起創造新的商業模式,攜手拚產業的,也只有翁啟惠一人。

近來適逢全球面臨新冠疫情衝擊,翁啟惠接受本報專訪時,也談到在美國近距離看到的現況。他認為,疫情何時結束還是未知數,12月疫情是否再起,觀察指標應該是社區感染的人數,而歐洲疫情已趨和緩,但美國對於自我防護的觀念,還是很薄弱,特別是「戴口罩」這件事。

翁啟惠表示,平時在美國和台灣待的時間,大約一半一半。此次從美國回中研院指導研究及參加生策會座談及理監事會,除了前後隔離了14天加7天自主管理,很累人之外,搭飛機也讓人膽戰心驚,如班機上坐在他旁邊的乘客全副武裝穿上防護衣和隔離面罩。

他笑說,反觀他也做了防護,但僅戴了口罩和手套,剛到座位時,用酒精把周遭都消毒一遍。他開玩笑說道,自己的舉動不是大膽,只是看到機上乘客每位都做好嚴密防護,連廁所都不敢去,他反抱著輕鬆的心情去廁所了。

而在美國期間,很多實驗室在疫情期間根本不能進去,取而代之的是「在家工作」,甚至等疫情較為緩和後,實驗室和辦公室也改變門禁方式,全面改為感應式進出,可避免接觸性傳染發生。

他還分享美國科學界的因應之道,許多學術論壇都改為線上舉行,他也有獲邀,但大多拒絕了。翁啟惠更認為,線上論壇始終缺乏互動討論,效果並不理想。翁啟惠強調,台灣這次防疫做的真的很好,現在國內很安全,唯一要擔心的,就是邊境開放之後的防疫工作,境外移入的篩檢和隔離要確實。

新冠疫苗研發 挑戰大

問:台灣發展疫苗產業建議?

答:台灣目前有幾個單位在發展新冠病毒疫苗,且已經有很好的進展,但國外的疫苗發展速度比較快,他們會自己先使用後才供應到其他地區。如果台灣的疫情嚴重,就要靠自己發展疫苗了。最近發現病毒在棘蛋白上有很多變化,1,300個胺基酸中有800多個突變,72個地方有醣化現象,目前研發中的疫苗是否能產生足夠的免疫反應來對付病毒的突變,這對全世界都是一個挑戰。

現在中研院的研究團隊也正在進行新冠病毒疫苗及其廣效性疫苗的開發,但是還在實驗階段,尚未對外發表,我認為發展這種廣泛保護性抗體或疫苗(也稱為通用疫苗)將是重要的目標。

問:生策會的角色與今年的目標?

答:生策會今年的工作重點有四大項目,除了建立高科技產業與生醫產業的交流平台之外;二是舉辦座談會,尋找後疫情時代的經濟發展機會;三是針對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的修正條文,整合產業的意見並向政府提出建言;四是在年底前舉辦醫療科技展與MEDTEX亞洲醫療科技論壇。希望生策會能時時深入瞭解產業的需求與困難,不僅搭建跨產業的合作平台,也協助政府共同努力,把台灣的生技產業一起推到新的高峰。

(經濟日報 記者謝柏宏、黃淑惠)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圖檔及文字檔),著作權皆屬本會所有(除另有註明者,或本會網站連結至外部之網站除外),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完整資訊>
© 2024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dustry (IBMI)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115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508號9樓 電話:(02)2655-8168 傳真:(02)2655-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