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訊息
IBMI
  肺癌年奪近萬命 醫界組倡議平台盼提高存活率

肺癌連續12年蟬聯癌症死因之冠,每年死亡人數將突破萬人大關。台灣癌症基金會29日邀醫界、公衛界對談,專家呼籲提出台灣肺癌篩檢指引,並導入新財源,盼達到肺癌存活率倍增目標。

每年8月1日是世界肺癌日,為了響應肺癌組織提出的「2025年肺癌存活率倍增」願景,台灣癌症基金會昨(29)日號召前副總統陳建仁、中研院院士彭汪嘉康、吳成文以及台灣大學前校長楊泮池、台大公衛學院院長詹長權等專家對談,並簽署成立「肺癌存活率倍增倡議平台」,研議提升台灣肺癌病人存活率的國家方案。

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表示,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肺癌已連續12年蟬聯癌症死亡率首位,去年就有9701人因肺癌病逝,人數屢創新高,預估今年底將突破萬人大關。

賴基銘說,相較10年前,肺癌5年存活率僅有15%到16%,如今已攀升至29%左右,雖然已經倍增,但仍位於台灣10大癌症之末,2025年若要再加倍提升至60%,就有機會和一般癌症相當,但必須付出很大的努力,除了要強化早期篩檢、早期發現,更重要的是精準找出高危險族群。

曾罹患肺腺癌的陳建仁表示,台灣吸菸人口下降逾4成,但肺癌發生率不降反升,顯見空氣污染對健康的危害已浮上檯面,這也是社會轉型與經濟發展所付出的共同代價,中央及地方政府、企業及人民都應該負起責任,建議應成立跨部會層級的國家級肺癌防治工作小組。

詹長權呼籲,政府應建立一套提升肺癌存活率的行動方案,導入健保以外跨部會財源,編列肺癌篩檢及早期診治基金,以擴大篩檢並加速給付新藥新科技,共同對抗肺癌。

楊泮池表示,肺癌最大的問題在於初期無任何症狀,一旦出現病徵通常已是晚期,目前已有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LDCT)可作為篩檢工具,1公分以下的早期肺癌如果能及早偵測和治療,95%到97%的病患可以治癒,呼籲醫界儘快凝聚共識,提出台灣本土肺癌篩檢與早期診治的指引,尤其是低劑量電腦斷層的共識指引,明訂篩檢族群篩檢範圍、財源編列。

台灣肺癌學會理事高尚志呼籲,除了早期篩檢、早期診治外,晚期肺癌也可透過基因篩檢找出突變點來決定治療方式,健保雖已給付部分新藥,但給付條件仍有限制,新藥可近性有待提升,應建立一個醫病共享決策的機制,讓肺癌患者能夠接受適合的治療。

(中央社 記者張茗喧)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圖檔及文字檔),著作權皆屬本會所有(除另有註明者,或本會網站連結至外部之網站除外),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完整資訊>
© 2024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dustry (IBMI)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115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508號9樓 電話:(02)2655-8168 傳真:(02)2655-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