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策要聞
年份:
全球抗疫:台灣產業如何化危機為轉機 【系列一】建立關鍵新科技
2020-05-11

全球抗疫:台灣產業如何化危機為轉機 【系列一】建立關鍵新科技

為了抗疫,全球各國無不傾國家資源與開放彈性機制、緊急授權等,超前佈署創新科技,疫情戰場同時也成為新科技、新應用的落地試煉場,這些新科技即將成為下世代改變人類生活的關鍵!台灣做為IT研發大國,有何策略搶進這場科技競賽?

5月7日生策會、國發會邀集廣達、研華、台達電、緯創、佳世達、仁寶、瑞昱、和碩、力晶等資通訊業界夥伴,工研院與食藥署等,共同聚焦探討在當前全球極速競爭下,台灣如何能突破窠臼、加速創新科技佈署,推進大健康產業在後COVID-19時代轉型佈局!


會議簡摘

主持人 ─ 楊泮池副會長

此次疫情影響下,將改變人類未來食、衣、住、行、育、樂的型態和模式,也將帶動許多產業機會,特別是在科技的創新應用!生策會近年持續推動精準大健康產業,看見台灣擁有醫療、資通訊和生技製藥的三大產業能量,特別是資通訊的佈局,包括人工智慧(AI)運算、物聯網(IoT)與感測元件(Sensors)、8K與5G通訊等,已經掌握關鍵科技。

從疫情發展迄今,我們觀察到全球各國透過緊急授權、彈性法規和輔導機制,主動協助產業快速推出檢驗試劑、防疫科技產品和導入應用,包括美、中、歐盟、韓國、澳洲等,特別是韓國和澳洲,更成功為產業開發海外新市場。我們知道防疫是短期的任務、產業發展則需長遠考量,此次防疫我們也看到許多台灣高科技可切入的技術和產品,這些技術、創新應用都是大健康產業的核心,政府應該協助這些創新科技快速成功應用,幫助進入全球市場經營。此次系列座談,生策會的平台將努力讓跨領域和政府對話,共同思考「後COVID-19世代大健康產業發展策略」,找出新的經濟機會點和產業發展空間!


廣達電腦 張嘉淵技術長暨副總

肺炎疫情讓很多科技業原本已經投入的技術,像是遠距醫療(Telemedicine)這些原本不被重視的領域,因疫情需求來的又急又快。然而當然廣達發展的新科技模式係以人體作為一個大數據(Big data),整合物聯網(IoT)取得許多資料,再透過雲端進行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建立出演算法(Algorithm),再成為一個完整的系統解決方案(Solution)。目前的關鍵問題是這些軟體、演算法、解決方案等,有別於醫材,法規如何審查和認證?還有未來在應用上也將改變醫療模式,如何被主管機關認證也都需要答案。

廣達已與全球和台灣十多家醫院合作,希望能夠將智慧照護服務(Smart Healthcare Service)在居家(Home)實現,目前技術上可達雙向溝通,但最難的是如何運用到真實數據(real-world data)、真實場域,進而取得實證,這些實證數據如像我們防疫系統作的好的話,就能夠成為全世界追求的典範模式(Role Model)。


研華科技IoT智能服務事業群 江明志副總

台灣有很好的醫院,大學院校也有許多優秀技術、業者IT能量很強,我們有技術,但商品化、品牌、以及全球銷售服務網絡,仍是非常大的挑戰!這次疫情相關的醫療設備有耗材、醫院、IT、生化等,台灣要思考要怎麼走,哪些是台灣有優勢的領域?哪些是有機會建立全球品牌?人工智慧(AI)可能有機會,全球這塊正在萌芽而台灣有技術!另外物聯網(IoT)技術結合醫療台灣也有領先的技術可以走在前面!至於大型設備目前還不確定是否有機會

這次疫情研華也和全球合作,投入的部分包括AI判斷PACS影像與分析、呼吸機等;另外還有溫度偵測、遠距照護、臨時方艙、護理站(Nursing Call)等,主要是以IT角度切入。而遠距醫療是研華投入多年的項目,因應疫情未來遠距醫療應有機會。但遠距平台不僅僅是設備,還有資料安全性(Data Security)的問題,FDAHIPPA的規定、歐洲有GDPR的規定、國內也有個資法的規定,如何符合法規?目前食藥署還沒有相關規範。


台達電/達爾生技 何蘊初董事長

台達電在醫療相關產業投入已超過20年,主要從關鍵組件(Component)切入,包括被動元件、電源、風扇等,從IT級做到工業用到醫療。2006年開始正式投入醫療產業,目前產品線有三個領域(1)居家用產品;(2)醫學影像相關,包括2D、3D、動物用、人用等;(3)體外診斷技術。

此次因應疫情台達電因有技術平台第一時間就投入檢驗產品開發但與國際相比,國外廠商因為有國家力量支持、包括檢體等關鍵資源,速度跑得較台灣迅速許多!台達電投入醫療的這十幾年間,整個台灣的法令一直都沒有太多的變動,這麼多年沒有改變的情況下,一旦因應這種爆發型的疫情,確實不容易趕上國際腳步。


緯創資通/緯創醫學科技 莊詔仁副總

緯創有許多海外訂單並沒有在國內販售,產品都獲FDA、CE認證,但台灣因不論出口或內銷都須取得GMP,審查過程拉得很長,導致流失國際大客戶,特別是流到和大陸跟泰國,因這兩個國家只要是出口國已取證,生產地就不須再取得GMP。故建議食藥署未來是否可免除此規或是採先生產、先出貨、事後審查方式讓產業時效不要流失?也可兼顧品質與安全性

另有關低風險的產品,亦可採上市後監視(Post-Market Surveillance)的方式,讓公司開始有營收、也可針對上市後產品回饋做改良,對海外銷售也多所助益,這一點是新創公司早期營運的活水、非常重要。最後建議政府亦可有一些政策激勵醫療體系使用國內研發產品,及持續對國外的搭橋和會展推動、補助新創公司申請國內外法規認證等,都對產業發展有實質幫助。


佳世達科技醫療器材事業群 許立民總經理特助

公司在醫療事業群的發展包括超音波、血液透析、口掃機、口腔植體…等。一路以來,資通訊業者做IT懂電路機構但對於應用情境比較難掌握,如果我們更能夠掌握醫療或公衛的情境,科技業都有能力開發出對應的產品。建議有機會可以讓我們結合醫療體系的醫師公衛的力量,跟科技業一起辨識出應用機會或引導可能的領域項目及早佈局。


仁寶電腦 沈俊德技術長暨資深副總

此次疫情衝擊讓許多國家醫療體系崩潰,我們認為遠距醫療(Telemedicine)和遠端照護(Remote Healthcare)非常重要可降低現有第一線醫護長期以來負荷過重(overload)的困境,並解決目前全球醫療資源不足的問題、更能減輕長照或健保的財務問題。但台灣在遠距醫療各種分級立法應該要加速,可借鏡實施遠距醫療多年的北歐等西方國家。

創新科技的長期發展需要國家制定大產業策略,任何一個產業或經營措施最終端看是否具龐大經濟效益;過去我們推動半導體產業就是看到未來的超大含金政府部會應該與生策會等專業單位和專家一起探討哪些區塊是台灣應該與能夠投入的領域


瑞昱半導體通訊網路事業群 顏光裕資深副總

晶片於智慧醫材創新應用有三大場域值得關注:遠距醫療、預防醫學及遠端驗配。在預防醫學方面的應用,台灣已有能力開發具備生理感測(sensor)功能的產品,可提供長時間的量測數據,助益臨床醫療診斷。另外也可以開發安全晶片,除了實行支付外,透過安全數據傳輸的功能,健保卡也可內建在手環上,無須接觸,就可將數據安全的傳輸。

針對國內智慧醫材產業發展,建議可(1)統一窗口協調利害關係人(Stakeholder),如醫院、資通訊業者、健保署、食藥署;(2)劃定實驗場域,場域內可實施必要的商業模式,如健保給付;(3)制定國內醫材產業發展條例,如逐年提高對國內醫材、醫療資通訊產品的採購。


和碩聯合科技 徐衍珍董事長特助

對於推動未來創新科技產品的佈局,建議5G開放架構醫療專網,因5G基礎建設帶來的大頻寬與低延遲的服務,以及多接取邊緣運算(MEC)為邊緣運算提供更及時的運算,讓遠端照護以及遠端醫療提供各可靠的服務品質。

但5G成本高,要建構醫療專網、單靠國內單一醫院體系其投資與經濟效益恐難實現,結合電信網路的布建與區域性醫院的聯盟才有機會!或許大家可以藉由開放(Open)的系統,共同透過醫院、醫療專網分享資訊,透過人工智慧(AI)等技術,將資料整合由專家學者分析,也許二三年後就可以有成果出來,有機會整廠輸出


力晶科技/智合精準醫學科技 汪嘉林總經理

公司目前投入基因疫苗(DNA Vaccine)研發,建議政府參酌國際緊急使用授權(EUA)機制,加速核准台灣的研發成果進入人體試驗(或如美國動物試驗/人體試驗同時進行)。台灣的生技產業往往前端研發做得很好,但後面的生產行銷較弱,須靠與國外大廠結合往下走。希望透過政府的扶持,找到台灣的利基模式繼續的發展。


工研院生醫所 林啟萬所長

工研院就後疫情時代看到IT、遠距將改變目前醫療模式,同時也從零接觸的服務,看到大健康產業的發展機會。以本次疫情緊急情況來看,很多機會在資通訊科技大廠!因為這些大廠先前已有非常完善的品質系統,有能力透過緊急使用授權快速申請產品上市!相形之下小廠要全部重新做起則力有未逮,因此集合大家的力量,若能結合新創知識,在各位的系統下一起來發展會是未來的契機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 吳秀梅署長

食藥署非常鼓勵台灣投入創新、法規亦將努力與國際同步,針對這次疫情,並透過緊急使用授權(EUA),免除GMP與品質管理系統(QMS)資料,僅需檢附製造品質及產品安全效能檢測資料;出口部份,在對方國家如有取證,台灣取得專案製造與專案輸入後亦可輸出,亦不另要求GMP,這些措施就是要讓新技術可以趕快通過使用。有關上述審查流程將依楊校長建議向指揮官報告後於防疫指揮中心記者會上進行說明,以利協助並指引產業具體的做法和規定提供輔導,以鼓勵台灣企業在台灣研發上市。

食藥署近年也非常重視人工智慧(AI)醫療器材,軟體醫材也納入目前推動重點之ㄧ,為輔導產業、有很多教育訓練課程,非常願意依科技產業需求來安排。

(註:食藥署業於座談會辦竣立即給予產業回應,於5/9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中說明因應COVID-19緊急使用核酸檢測試劑、快篩試劑、呼吸器等醫材的簡化文件申請路徑,並提供專人專線法規諮詢服務。)


國發會 陳美伶主委

COVID-19時代台灣未來產業要往哪裡走原則有四個發展的方向,首先是台灣具優勢基礎的半導體資通訊加上5G第二個就是大健康產業。所謂的大健康產業要思考台灣人口結構變化,不是只有醫療,而包括從老年照護智慧醫療精準醫療等整體串連成的大健康產業尤其是健康促進、預防是重點,有助降低醫療成本;第三個產業是台灣獨有、全世界沒有的,就是我們已經累積24年的健保資料庫,這對健康與醫療產業有很大幫助,而資料經濟絕對是台灣另一個很重要的產業,也可能會跟我們其他的商業模式相聯接;第四個是區域經濟的轉型,全球各國封鎖、導致產品斷鍊,原物料、甚至生產都受到影響,加上過去全球分工佈局太細,未來基於安全考量,開始會有小區域整合協助資源整合會出來,大區域的經濟組合也可能有所調整。

我們看到後COVID-19將會帶動新的經濟模式產生像是零接觸經濟、共享經濟等,而新生活、新消費、新經濟,將會衍生產業新價值,許多法規也必須快速靈活反應,例如勞動法規、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又或者是稅制等等,台灣仍有許多挑戰需要系統整合,需要集思廣益。其實產業的眼光和腳步都在政府之前,能夠讓產業自由發展的部分宜鬆綁管理,法規也要有彈性的空間以快速因應變動。

這次疫情給我們一個很好的機會,讓我們重新反思台灣的下一步如何走,如果能有很好的共識就能大步向前,國發會的態度是開放的。當前國發會很關心的就是新創,台灣多數的新創資源、資金不足,國內也缺乏投資早期階段的創投,只能由國家扶持,也希望科技大廠可以用企業投資的方式多多投資台灣的新創,帶動新的經濟模式!

(註:國發會業於座談會辦竣,國發會綜合各界意見,於5/18發布「後COVID-19台灣經濟發展對策」,針對疫情過後的消費商機、產業發展,及資金協助等層面,提出七支箭重點對策。將「打造大健康產業」列為發展新經濟模式的第一支箭,將政策驅動臺灣大健康產業的推進。)


楊泮池副會長

很多醫療與健康新科技將有機會透過此次緊急使用授權(EUA)快速發展,但這次相關規定和符合要件產業並不了解,建議署長明後天即在記者會公開說明,包括送件資料、審核流程及免除GMP要求等規定,相信產業能量很快就會出來、快速發展;而為未來科技產業長期創新科技佈局,也建議食藥署可針對科技產業設單一窗口,生策會可以協助整合資通訊科技產業的法規滯礙問題。

最後,這次全球疫情,正是醫療資通訊產業搶先佈局未來新科技的最佳時機!台灣科技業原已擁有的許多關鍵技術將有機會借此波疫情迅速推出在台灣導入應用快速累積實證與建立模式,就能搶先各國輸出解決方案、搶佔全球市場為台灣下一個世代要推動的精準大健康產業打下具核心競爭力的基礎!而政府更應以點擴面、持續深入盤點跨領域醫療、科技與生技能量,找出產業核心優勢、重塑法規架構思維、推動跨域產業協作策略,擘劃精準大健康產業發展藍圖!

 


延伸閱讀>> 全球抗疫:台灣產業如何化危機為轉機 【系列二】強化醫藥戰備能量(製藥篇)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圖檔及文字檔),著作權皆屬本會所有(除另有註明者,或本會網站連結至外部之網站除外),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完整資訊>
© 2024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dustry (IBMI)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115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508號9樓 電話:(02)2655-8168 傳真:(02)2655-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