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產業動態
楊泮池疾呼「醫療與資通訊結合」
2019-09-11

中研院院士楊泮池昨(10)日指出,台灣在生技產業很有國際競爭力,臨床實驗等各項醫療評比在全球排名第1,發展台灣生技醫藥應該相當有國際競爭力,但他直言「台灣有一手好牌,但打得不好」,他建議政府要把民間力量拉進來,想辦法把居全球最強的資通訊拉進來,制度面也一定要改,他並引用台積電創辦人打橋牌照片,強調「一副大滿貫的牌至少也要打到小滿貫」。 

經濟部技術處強化國內生醫產業發展優勢,昨起在松山文創園區多功能展演廳舉辦「Do It Today產業科技焦點展」,以精準醫療·健康樂活為主題,並邀請楊泮池進行專題演講。

楊泮池表示,台灣生技產業其實很有國際競爭力,因醫療品質與運用資源比德國、日本還要好,多項醫療評比居全球第1,表現傑出,台灣在臨床實驗、基礎研究等都非常好,執行力快,有研發能量,相當有競爭力,「台灣有一手好牌,但打得不好」。

他並強調,精準醫療中的精準健康才是藍海,台灣一定往這邊走,只看精準醫療太小,病人生病是幫忙病患恢復健康,健康產業才是大產業。預期精準健康、消費級基因檢測將是驅動大健康產業成長的利基。 

楊泮池說,國發會已投1百多億元在生技,但火點不起來,問題在要把民間力量拉進來,制度也一定要改,民間資金才會活絡,台灣資通訊產業是全球最強的,政府要想辦法把資通訊拉進來,例如緯創、廣達相關產業,還有半導體產業,世界大廠的晶片定序就是由台灣代工生產,做得很好。

楊泮池指出,台灣生醫產業的現況,從2011年開始起飛,那時候推動了幾個國家型計畫,2016年到達了頂峰,當時生技的市值是在1兆1500億左右,到現在約8千億左右,環境這麼好,假如能利用民間的資金進來幫民簡產業,讓市值往上爬,才能讓生技產業走的更快、更好。我們應該更加努力。

對精準醫療而言,他認為,可以說每個人其生而不平等、每個人都不一樣,不論基因上的差異、生活習慣等。台灣的精準醫療的確做的很不錯,已經有相當的產值與量,但目前的精準醫療,在疾病發生之後才進行;但事實上,大部分的病剛開始都沒有症狀,過一段時間才會出現症狀,屆時就醫才開始進行精準醫療。倘若能提早一點,在臨床診斷、甚至之前就能知道疾病發生的風險,就可以事先預防,因此精準醫療應該走的更前面,就是目前生技業最重要的發展方向。

楊泮池強調,精準醫學只是冰山一角,我們應該往精準健康發展,打造精準健康產業才是更重要的。像是國外將基因檢測做成一種商業模式,接著精準的診斷、給病人精確的治療。此外,台灣的醫療更能跟電子業、資通訊結合,讓台灣醫療產業的一手好牌,一副大滿貫的牌至少也要打到小滿貫。

(自由時報)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圖檔及文字檔),著作權皆屬本會所有(除另有註明者,或本會網站連結至外部之網站除外),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完整資訊>
© 2024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dustry (IBMI)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115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508號9樓 電話:(02)2655-8168 傳真:(02)2655-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