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產業動態
資訊化程度左右醫療服務品質高低
2010-04-13

【 DIGITIMES 企業IT編輯部 】2010/04/13

為順利在艱困的健保給付環境下存活,台灣的醫療院所多半具備一定的e化程度;因為唯有倚靠自動化管理機制,方能以最具效率與效能的方式執行各項醫療照護服務。

但台北醫學大學資訊掌許明暉也進一步的指出一個問題:每個病人都是獨特的個體,且醫療照護活動極為複雜,因此無論醫療人員花了多少心力關注、了解病患,所取得的資料都是片段、不足的,更別說病患根本沒辦法將個人病歷帶著走、加速醫療照護的效率。

 

病歷在整個醫療照護行動中位居極重要的位置,因此電子病歷等議題一直是市場關注與討論的焦點,且近年來已有不少醫療業者開始布署電子病歷系統。但許明暉認為,光只是擁有電子病歷還不夠,為了維護身、心理健康,以及加速就醫的效率與效能,應該要進一步落實個人健康記錄:記錄每個人從出生到死亡的所有身、心理健康事項。

事實上,認同個人健康記錄的不只是許明暉等台灣的醫療從業人員,在歐美等國家,早已有不少醫療機構或第3方業者開始耕耘該塊市場,因此已有不少病患透過下述3種方式落實個人健康記錄:

第1、病患付費給醫療院所,由後者提供病患的就診記錄。

第2、病患直接以Google Health或Microsoft Health Vault等平台記錄個人健康訊息、保存電子病歷等資訊。

第3、病患以人工或Excel等簡單工具記錄、維護所有個人健康訊息。

但因整體市場環境尚未成熟,許明暉認為個人健康記錄甚難在台灣、或者是其他國家執行。舉例來說,病患雖然可以透過自行輸入或者是像醫療機構購買等方式完善個人健康記錄,但問題是,病患恐怕根本看不懂醫生寫得那些醫療專業術語;其次,無論是病患還是醫生,都會擔心不肖人士竊走其的電子病歷等個人健康記錄。

「更重要的是,並非每間醫療院所都已布署好完善、且安全的電子病歷系統,更不用說遠距照護等與個人健康記錄相關的醫療資訊系統。」許明暉進一步針對近1、2年備受討論的遠距醫療照護服務表示,雖然已有不少本土醫療院所投入遠距照護服務,但真的憑藉遠距照護服務賺錢的醫療院所卻屈指可數、亦即台灣的遠距照護服務仍處於發展中階段。例如台北醫學大學已針對結核病患推出整合3G手機的社區都治計畫、也衍生出不少應用服務,但該服務仍無法為台北醫學大學帶來一定的獲利。

【 原文網址https://www.digitimes.com.tw/tw/dt/n/shwnws.asp?id=0000177515_DI743A1620CM5Y434UPLI&ct=1 】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圖檔及文字檔),著作權皆屬本會所有(除另有註明者,或本會網站連結至外部之網站除外),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完整資訊>
© 2024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dustry (IBMI)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115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508號9樓 電話:(02)2655-8168 傳真:(02)2655-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