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產業動態
社論 - 生技園區的討論 要回歸理性
2010-05-19

【 中國時報 】2010/05/19

最近兩周,國防部二○二兵工廠部分土地改建國家生技園區的計畫,在作家張曉風女士為文及驚天一跪的鼓動之下,掀起了不少討論。先是馬總統致電吳揆表示關切、然後總統親往視察、接著中研院長與內政部長親自接待張曉風與數十位記者、數日後若干藝文界人士舉行記者會要求整個二○二廠改為公園,同時行政院也召開協調會,決定舊火工區廠房六月一日暫緩拆遷,國家生技園區案推動延後。

這所有事件的發展,似乎都因一則新聞報導、一篇副刊長文而起,不料竟產生如此天搖地動的改變。我們欣見國人的環保意識高漲,對溼地保育極其重視,也高度肯定張女士投入環境保育的用心。但另一方面,我們也想對此次爭議中若干環節衍生的問題,提出一些看法。

在五月十二日二○二廠實地勘查記者會現場,有記者直率質疑這件新聞背後的炒作痕跡。現場記者指出,此事最原始的報導,只出現在一家報紙與一間電視台,其他媒體一無所悉。而媒體所出現的照片,又是攝自戒衛森嚴,常人無法進入的彈藥生產軍事用地。種種跡象顯示,這整件事似乎是軍方釋放給特定媒體的新聞炒作。

現場記者質問,是否軍方因為不想搬遷,而刻意以生態議題干擾輿論討論方向?雖然軍方予以否認,但「安排獨家、做大新聞」的炒作方式,也給此事的環保爭議,蒙上一層「不單純」的陰影。如果此事背後有人為操作的痕跡,媒體的觀察與評論角度就要格外的謹慎。

其次,就此次溼地爭議的「真實性」而言,各方資料也存有若干疑點。依空照圖所示,媒體所披露的所謂「溼地」照片是「新庄仔埤塘」,不但不在國家生技園區開發範圍內,更是在二○二兵工廠內的遙遠其他區塊。

部分媒體所聲稱生技園區將破壞的池塘,竟然不是報紙照片上所呈現的池塘,這也引發中研院抗議媒體「移花接木」。

不論是媒體、立委、環保團體,也許都該向內政部索取相關地域空照圖,弄清楚真正的興建地與塘埤所在地,才能就事論事、理性思辯。如果連資訊都很模糊,那麼後續議題恐怕都有誤導之嫌。

再者,籌建生技園區應尊重生態保育是一回事,但若要依此跳躍到「哪裡都可蓋園區,何必在南港」的評論,則似乎是不了解生技產業特性的外行話。

全美國知名的生技園區只有四案,一是在聖地牙哥鄰加州大學SD分校,二是在波士頓毗MIT與哈佛大學,三是在舊金山灣區近史丹佛大學,四是在杜克大學金三角旁。生技產業的發展,需要極長時間的育成、極便利的金融資助、極堅強的專業研究支援,這就是所謂的多面向群聚。

全世界各國發展生技,都在學習前述四地的發展範例,這大概也是園區選址落在生技研究特強的中研院西側的緣故。部分人士跳躍式的指定落點,恐怕是欠缺理論基礎的虛幻建議,無助於聚焦討論。

最後,我們也要對此事的討論過程中的一些不理性對話,提出一些看法。有些人建議二○二廠完全遷出,將該地改為公園。

但是無論如何,二○二廠據了解是台灣唯一的大型炮彈生產廠,依國防安全考量該生產活動必須要予以留存。若要將該廠遷往他處生產彈藥,由於沒有人願意將彈藥庫蓋在自家後院,故此建議幾乎必然會面臨新落點鄰地無止盡的抗爭。「遷走」二字說來容易,但實務上必然有極大的鄰避效果,提建議的人不能避此不說。

此外,少數環保人士也說,「即使環評過關,我也要反對到底」,似乎也失之情緒,幾乎把一人一己的定見凌駕在所有體制法律之上。如果人人以此態度討論公共政策,則斷無尋覓交集的空間,台灣還能向前走嗎?

假設所有人都可以不理會環評結論,台灣還算是法治國家嗎?我們認為,這樣的不理性言論應該要減少,所有永續發展的議題,才可能得到健康的結論。


【 原文網址https://news.chinatimes.com/forum/0,5252,11051402x112010051900406,00.html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圖檔及文字檔),著作權皆屬本會所有(除另有註明者,或本會網站連結至外部之網站除外),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完整資訊>
© 2024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dustry (IBMI)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115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508號9樓 電話:(02)2655-8168 傳真:(02)2655-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