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產業動態
蘇懷仁:台灣選對新藥就能贏,肺癌、肝癌藥機會最大
2012-03-22

[工商時報 記者 杜蕙蓉]2012/03/22

台灣生技整合育成中心(SIC)首席顧問蘇懷仁昨(21)日指出,生技產業現在是天下大亂的時代,台灣只要選對新藥領域,就能從邊界球員打進國際競技場,並和國際藥廠競爭。SIC第一波已遴選出5個新藥可發展,肺癌、肝癌藥成功機會最大。

蘇懷仁指出,SIC最重要的工作是篩選案源和設計一套完整價值鏈。在生技醫療進入分子醫學、基因治療領域下,現在生技醫療產業就像拓荒時期的美國西部,是天下大亂的時代,但也是台灣機會大好的時機。

他指出,台灣只要能做好分子診斷,加上學研單位大量且有開發價值的案源,配合原本在華人特殊疾病如肝癌和肺癌領域的臨床經驗和數據資料,台灣就有機會成功開發新藥上市,躋身國家新藥開發行列。

初步統計,台灣優勢包括:一、亞太市場崛起,有足夠的商機支撐台灣生醫業發展藥品。二、藥品市場走向較小的特定疾病,在個人化醫療時代,對基因的研究,也讓藥品更多元化。三、是疾病走向區域化,大藥廠鉅資研發新藥會,目標會以大疾病為主,而區域性或華人特有疾病即很適合台灣投入。四、新的新藥研究工具興起,國內學研單位相較國際,十分蓬勃,只要擅加利用篩選有高價值的新藥,結合產業資源,即能快速抓住機會。

蘇懷仁表示,SIC經過4個多月的全面盤點學、研單位案源後,鎖定的方向是屬於亞太共通疾病、且有新藥需求標的,目標約有5個新藥適合台灣發展。肺癌藥在台灣大學醫學院長楊泮池有很強的肺癌研究團隊,肝癌藥也有台大工學院教授陳定信、陳培哲等專家完整的臨床數據經驗下,是第一階段最容易成功的新藥,預計肺癌藥競爭的對手只有中國大陸。

至於第二階段,蘇懷仁認為,糖尿病和腦中風,華人也有特殊基因,也是可以發展的領域。

蘇懷仁指出,由於目前政府並沒有成立種子基金,SIC將先以個案方式逐一募資,初期個案以30-150萬美元。預估從實驗室研發到完成一期人體臨床試驗,約需5年左右,若產、官、學資源有效整合,則可縮短至3年,且成功機率極高。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圖檔及文字檔),著作權皆屬本會所有(除另有註明者,或本會網站連結至外部之網站除外),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完整資訊>
© 2024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dustry (IBMI)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115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508號9樓 電話:(02)2655-8168 傳真:(02)2655-7978